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成为“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石。泰山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泰山烟草)立足国企担当,紧扣乡村治理实际需求,创新推出“市集普法”模式,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让法治精神在市井烟火中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的法治动能。
清晨五点的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早市,几个挂着“法治便民点”的蓝色帐篷下,专卖执法人员与普法志愿者正有条不紊地摆放宣传册,早市变身成乡村法治宣传的“移动课堂”。
“王大哥,您看这烟盒上的喷码,真烟的数字清晰连贯,假烟的往往模糊歪斜。”专卖执法人员王旭东手持两条卷烟现场演示。不同于会议室里的条文宣读,这场早市普法没有距离感——长桌上,法律法规宣传单页旁贴着手绘的“经营红线漫画”,真假样品标注着“看包装、查喷码、验防伪”的通俗口诀,投诉维权流程图用彩色图标清晰勾勒出“12313举报热线”的使用全流程。
针对市集商户流动性强、文化水平差异大的特点,泰山烟草特意将复杂法律条款简化为“十不准”顺口溜:“不准无证卖烟品,不准向娃售卷烟,不准私收走私货……”。朗朗上口的语句让摊主们一听就懂、一记就牢。
图为工作人员向集市摊主宣传鉴别要点
一上午的时间里,“法治便民点”接待群众咨询15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余份。从真假卷烟鉴别到许可证办理流程,从消费者维权技巧到商户守法规范,专卖执法人员的解答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
为了让普法更有针对性,泰山烟草建立“商户需求台账”,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精准掌握农村零售户、集市摊主的法治需求痛点。针对农网零售户普遍关心的许可证延续、变更流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便民服务指南”,现场解答疑问;针对集市上常见的消费纠纷,提前梳理“维权小妙招”,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这种“按需普法”的模式,让法治宣传从“我讲你听”变成“按需供给”,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泰山烟草的“市集普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其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助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泰山烟草联合当地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等部门,构建“1+N”法治服务体系——以“法治便民点”为核心,辐射带动村头“法治宣传栏”、零售户“法治服务岗”、线上“普法云课堂”等服务载体,形成“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立体普法网络。
在王林坡村,泰山烟草与村“两委”共建的“党群法治服务站”,将普法宣传与党建活动、农网服务深度融合。定期开展“党建+法治”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宣传法律知识;依托农网零售户打造的“法治示范店”,既是销售点,也是法治宣传点、便民服务点。
“我们把普法融入农网建设,让每个农网零售户都成为法治宣传的‘蒲公英’,让法治精神在乡村遍地开花。”泰山烟草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泰山烟草还将“市集普法”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开展“法治示范户”“守法经营标兵”评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在岱岳区、新泰市等地,类似的“法治便民点”已覆盖10余个乡镇集市,累计开展普法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法治意识和治理水平。(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