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科技碰撞 产教融合启新程 ——南宁六职校“漫航杯”机甲设计暨非遗创新大赛启动

2025-09-29 13:02:5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张好 孙雨慧/文 韦杏 王丁由/图 ) 当壮锦纹样遇上机甲装甲,当绣球元素融入机械结构,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25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漫航文化传媒有限公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张好 孙雨慧/文 韦杏 王丁由/图 ) 当壮锦纹样遇上机甲装甲,当绣球元素融入机械结构,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9月25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漫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漫航杯”机甲设计暨非遗创新大赛启动会在该校桃源校区隆重举行。此次大赛是双方深化产教融合的又一重要举措,此前校企已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搭建起“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平台。

非遗机甲 现代表达

启动会上,信息技术专业部孙雨慧老师详细解读大赛规则时强调:“这不仅是一场设计竞赛,更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重生实验’。”大赛面向24级、25级动漫与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要求以“非遗元素机甲化”为核心,将壮锦、铜鼓、绣球等广西非遗符号转化为机甲的色彩体系、结构语言和功能设计。

广西漫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邱靓现场展示了曾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的“壮族女性机甲”案例:机甲背甲复刻壮锦万字纹并嵌入LED灯带,裙甲采用百褶裙动态结构,腿部装甲融合铜鼓太阳纹——传统美学与机械力量的结合令在场师生惊叹。“非遗创新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提炼文化精神内核。”邱靓以设计思路为例,阐述了如何从壮锦中提取蓝、红、金等经典配色并赋予其金属光泽,如何将绣球纹样、百褶裙结构等传统符号巧妙地重构于机甲的背甲、裙甲等部位,呈现“机械棱线与传统形制共生”的美学效果,从而实现“刚柔并济”的壮乡文化表达。

产教融合 赛事共育

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化实践,此次大赛依托双方前期共建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展开。该基地成立以来,已选派8名专业教师赴企业参与机甲IP开发项目,将行业前沿技术与非遗转化经验带回课堂。“教师在企业学创新,学生在大赛练实战,形成了‘双元共育’的良性循环。”学校表示,基地与大赛的联动,打破了“课堂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壁垒。

漫航公司负责人现场宣布,将为获奖作品提供孵化支持,优秀设计方案有望转化为实体机甲模型或数字藏品。“我们期待与学校共同打造‘非遗机甲’原创IP,让传统文化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破圈’。”

文化传承 创意激活

“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可以用非遗元素设计机甲纹样,用3D建模让机甲‘动’起来!”24级动漫专业学生方紫鑫兴奋地说。此次大赛的举办,标志着南宁六职校在“非遗活态传承+职业教育创新”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技能展示与产业对接的平台,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