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缙云县舒洪镇中一南路的街边上,“淑飞副食品店”这块“老字号”招牌普通又醒目,小店里总能看到一位身材瘦小却非常健谈的中年人,用不太灵活的双腿在店里来回踱步为顾客取所需的商品。50多岁的洪新艳,因出生年代医疗资源匮乏,落下了一生的痛疾。身体的“不完美”,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尽管如此,他却用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织就了一张温情的助残帮扶网。
小生意里的韧性
“我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型的小生意人。”谈及自己的身份,洪新艳这样介绍自己。“小时候因为病情延误,终身落下了三级伤残,但我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相信身体带来的缺陷能通过努力来弥补。”洪新艳坚定地说。
正式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洪新艳坚持读完了高中课程,并在毕业后决定靠自己的双手谋生。从最初跟着家里亲戚在汽车修理厂做小工,到家电行业兴起考取了电器修理资格证书,在积攒了点资金后又倒腾起了服装和眼镜生意。凭着这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经过多年的打拼买下了这个位于镇中心的店面,也让家人的生活有了更稳定的保障。
图为洪新艳在自家零售店内
“30年来摸爬滚打的经历,让我知道每一份坚韧,都弥足珍贵。”这些生活经历“拼搭”的背后,展现的正是洪新艳的生存韧性。
助残路上的笃行
虽然平时忙于小店经营,但洪新艳依然全身心投入残疾人公益事业。
“在我小学升初中时,因为身体残疾,就近入学时被拒绝,如果不能按期接收我就意味着辍学。小学班主任在了解到情况后,多次前往学校替我求情,最终帮忙争取了一个名额,并嘱咐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这段经历给了我触动,有能力时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的想法在心里扎了根。”谈及坚持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原因,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7年,洪新艳被舒洪镇聘为残联专职委员。至此,在与残疾群体息息相关的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12年来,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基本状况调查、残疾人证申办……舒洪镇乡间的每一条路上,几乎都留下了洪新艳的脚印。乡镇里有多少名持证残疾人,哪些人有家庭无障碍需求、哪些人有辅助器具需求、哪些人有就业需求,洪新艳都熟记于心,他心中时刻装着残疾人,用爱心无私奉献把自己与这个群体联结在一起。
图为残疾人在“工疗车间”做手工活
“大家都喊我‘活地图’,全镇800多户残疾人家庭的情况我都了如于心,镇里残疾人哪里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忙碌的身影。”
点亮更多人的心灯
也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走访经历,那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家庭以及他们渴望自食其力的眼神,使洪新艳萌生了创办“残疾人之家”开展残疾人照护和带动残疾人就业的想法。
“创办之初面临着许多困难,既要招募残疾人,选聘服务人员,还要寻找适合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洪新艳说,“不过好在有镇领导和家人的支持,在选址、装修、招募、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
2023年3月,洪新艳创办的“舒康残疾人之家”正式挂牌运营。为确保残疾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日间照料和康复训练,480平的“残疾人之家”除了配备辅助性就业车间,还为残疾人设立了休息室、活动室、技能培训室、餐厅等功能区,并配备4名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照顾。
一年前,因精神疾病而退学在家丁梦晶,刚来“残疾人之家”时很抗拒,经常嚷着要回家;如今,做起手工活时的她专注认真。“这里好,能做点活赚点钱,大家对我也很好,身体也在慢慢恢复当中。”丁梦晶说。
图为洪新艳与志愿者们在残疾人之家的合影
发生在丁梦晶身上的改变是“舒康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增加残疾人幸福感的一个缩影。“希望通过我们‘以工代疗’的方式,让这些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病情也在工作之余得到更好恢复,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洪新艳解释道。
“做公益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希望我的这份坚持和点滴付出,能为这些残疾人群体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新绿。”洪新艳说,相信每一位残疾人都可以凭借努力,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