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动下,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正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地带的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的进出境铁路口岸,今年出入境的中欧班列数量已突破30万标准箱,较去年提前23天达成这一目标,成绩显著,影响深远。
设施与服务升级,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优化方面持续投入。不断完善换装、仓储、查验等配套设施,引入智能化换装设备,使单列班列的换装时间缩短至4小时以内,显著提升了货物换装效率。同时,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和“7×24小时”通关保障机制,加强与海关、边检等联检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中欧班列通关审核、换装放行等环节高效运转,有效减少了班列在口岸的停留时间,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这些措施,为中欧班列“中通道”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在全球物流竞争中脱颖而出。
带动区域协同,促进国际合作。中欧班列“中通道”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进步。围绕中欧班列的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相关产业在口岸周边迅速集聚,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从国内视角来看,其辐射范围涵盖24个省区及60余座城市,使得内陆地区也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合作。在国际层面,它深化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目前已通达德国、波兰等10余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或站点,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共进的生动例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竞争实力。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需求和全球物流格局的深刻变革,中欧班列“中通道”以创新为引擎,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一方面,在运输组织方面不断创新,优化运输流程,缩短货物中转时间,重新规划装卸作业区域,增设专用作业线,开辟“绿色通道”以确保中欧班列的顺畅通行。另一方面,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口岸和智慧班列,实现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这种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为中欧班列“中通道”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无限潜力。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中欧班列突破30万标准箱,标志着这一重要里程碑的实现。随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中欧班列“中通道”必将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谱写更加璀璨的篇章。(文/喻冬飞、陈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