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的淮北城区,秋雨初歇,微风送爽。9月23日,暮色渐染之时,淮北烟草徽映直营店内的工会驿站却暖意正浓。走进驿站,环卫工人李加任、外卖员王志刚、直营店店长王昆与中城社区负责人王艳秋正围坐畅谈,笑语不断。这温馨的场景,正是淮北烟草工会办公室与中城社区党组织共建“同心圆”、传递“家温情”的生动写照。
党建聚力,绘就同心圆
此前,淮北烟草公司以直营终端为建设点,打造了具有企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工会驿站,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着服务场景有限、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打破组织壁垒,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答案在于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合力。
“我们想出的破解之道,就是串联工会驿站公益属性与社区属地资源,构建‘零售+服务+公益’的复合模式,打造集‘烟草零售、便民服务、党建宣传、职工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实现资源互补、效能倍增。”淮北烟草党建群团科负责人表示,通过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一同制定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让党建引领从“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机制”。
在这一机制下,工会开放驿站场地,并注入专项改造经费,除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标准化物资外,引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资源;社区组织居民参与共建活动,并协调志愿者、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支持工会建设。同时,合作上线群团工作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目前,驿站服务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需求解决时间缩短至2天,线上活动转化率提升至30%左右。
原本分散的力量在党建引领下拧成一股绳、合成一条心,共同绘就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资源互补的“同心圆”,形成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真事,群团与业务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图为淮北烟草工会驿站剪影
阵地强基,延伸服务圈
驿站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淮北烟草不仅将驿站打造成“避风港”,更致力于延伸服务半径和内涵,建设成为多功能、精准化的服务“桥头堡”。
在基础服务方面,淮北烟草工会驿站确保能让户外劳动者“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饮水、热饭、充电、休息等成为服务标配。目前,驿站日均服务30余人次,累计服务人次过万。
图为驿站开展妇女节暖心服务“半边天”活动
除此之外,驿站巧妙地将服务与宣传相结合,变身“信息港”和“加油站”。站内设立“宣讲角”,定期更新党的理论政策、法律知识、反诈骗宣传册,同时与社区党员共学共建,提升党性修养,打造微型“党校驿站”。此外,驿站开设“技能加油站”,经常邀请零售客户开展卷烟营销知识培训,提高其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曾实现三个月内零售销售额增长10%的经济效益。
“我想歇一歇的时候就会来这个驿站”,环卫工人于海建笑着说,“我不太会用智能手机,但从这里我能了解到现在最新的政策,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对我来说,这个驿站比‘智能手机’还智能!”
志愿暖心,共谱家温情
淮北烟草工会驿站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阵地建设之外,以工会及社区党员为骨干,工会积极分子、热心居民、青年员工等共同组成了一支超过200人的徽映志愿服务队。他们在社区、学校、老年公寓等场所往来奔赴,积极释放着大能量、传递着“家温情”。
图为徽映志愿者在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公益讲座
他们走进社区,常态化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政策宣传、帮贫帮困等志愿服务;他们走进学校,开展环保知识、急救小课堂等公益讲座;他们走进老年公寓,为孤寡老人带去爱心和温暖。每逢传统佳节,他们都会为坚守岗位的户外劳动者送上饺子、汤圆等食品,并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在2023年12月甘肃和青海发生6.2级地震时期,他们迅速联合社区居民,为灾区累计捐献棉衣棉被100多公斤,将一份份关爱顺利邮寄至灾区深处。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曾经的被服务者也加入了志愿行列。比如参与活动后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的社区群众张明光,他说:“我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像家一样的温暖,并深深体会到奉献带来的幸福感,所以也想加入这个‘家’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种从“客体”到“融入”、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正是“家温情”最深刻的体现。
小驿站,大民生。淮北烟草工会办公室与社区共建的“同心圆”模式,不仅是工会驿站服务模式的一大创新,更是一次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精准落地的有益探索。它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成功地将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更将温暖“种”进了群众心里。未来,淮北烟草将持续深化拓展驿站服务功能,优化升级共建运营模式,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群众服务样板,矢志不渝履行国企责任,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
(谷雯、刘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