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信阳罗山县楠杆镇,空气中弥漫着烟叶特有的醇香。一大早,烟农们便满载着一车车金灿灿的“黄金叶”,来到烟叶收购站点,按照预约时段有序交售烟叶,楠杆烟站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按预约时间来,不用等、不用挤,到了就卖,省心又省力!”老汪一边卸烟叶一边笑着说道。他们家种植烟叶已有几十年,从最初的十来亩试种,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亩规模化种植。老汪一家的日子,正如这片片烟叶,越来越金黄饱满。按照提前预约的时间段,他们到站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交售。“以前天不亮就要来排队,现在按点来就行,太省心了!”老汪的儿子一边帮忙清理包装物料,一边感慨道。
据了解,为让烟农交售更便捷,开秤前一个月,楠杆烟站满站长就开始走访片区烟农,深入烤房查看火候,蹲在田头评估产量。“每户多少亩、能收多少担、质量怎么样,都得心里有本账。”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户情况,为精准预约收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开磅前,该县烟草局成立了烤烟收购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约时、定点、限户、限量、按部位”原则,组织烟技人员提前入户预检,合理安排交售顺序,实现错峰交烟、到站即售。收购点还设有烟农休息室,备有茶水、便民药箱,并设立政策咨询台,现场为烟农答疑解惑,努力为烟农打造舒适的交售环境。
在专业化分级区,田主评正熟练地将烟叶按部位和颜色分级。“为确保眼光平衡、等级稳定,烟站每天晨会都要重新校准标准,做到不偏不倚。”他认真地说,“烟农辛苦一年,就盼着个好收成,我们手上这把尺子,得对得起他们的汗水。”
休息区传来阵阵笑声,几位老烟农正围坐在一起聊天。“老哥,今年收入咋样?”“好着呢!”头发花白的老张掏出收购单据,“多亏烟技人员发的那个烘烤小视频,我家小子照着学,确实不错。”他掏出手机,展示儿子拍的烘烤视频,脸上写满自豪。原来,针对以往烟农烘烤经验不足的问题,该县局今年特意制作了系列教学短视频,视频用当地方言讲解,直观易懂,广受欢迎。
自开磅以来,该市、县局管理人员始终绷紧“安全弦”,将安全生产贯穿收购全过程,重点做好烟叶仓库防火、防盗、防潮工作,落实夜间巡查,保障消防设备有效可用,全力应对天气变化,确保烟叶安全入库。仓库那边,安全员老钟正在仔细巡查。“潮气是烟叶的天敌,”他敲敲墙壁,“得时刻保持通风。”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每天夜晚,当最后一批烟叶安全入库后,他还要再巡查一遍才休息。“这些‘金叶子’是老百姓的心血,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据了解,自收购启动以来,该县烟叶生产人员全部驻守烟站,放弃节假日休息,全力保障收购顺利推进。“烟叶是振兴乡村、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从种到收,环节多、用工多,我们把服务做好一点,烟农收益就能多一点。收购更是稳队伍、提信心的关键,必须阳光、规范、和谐,真正为烟农谋利。”该局负责人表示。
“种得好、管得好,收得好。种烟让我走上了幸福路!”在烟技员悉心指导下已成为“职业烟农”的老余,拿着交售单据高兴地说。
“我们愿意跟着烟草公司好好干,把‘金叶子’变成‘钱票子’,共走致富路!”烟农老汪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老张揣着“沉甸甸”的磅码单准备回家。“明年还要加油干!”他信心满满地说。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收购站的金色招牌上,也映照在烟农们喜悦的脸庞上。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金叶子”,编织着乡村振兴的金色梦。(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