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2日,今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已发运出口货物2.6万标箱,同比增长173%,超2024年全年总量33%。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中,这条钢铁丝路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曾经的涓涓细流到如今的澎湃浪潮,中越班列的加速奔跑,已成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贸往来的重要支撑。
畅通区域经济脉络,中越班列构建跨国贸易“新动脉”。铁路货运量被喻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2.6万标箱货物背后,是无数企业缩短的供应链条,是更加高效便捷的贸易通道。中越班列如同一列列“钢铁驼队”,穿梭于中国与越南之间,将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源源不断输送至目的地。与传统海运相比,铁路运输时间更短;而相对于空运,成本大幅降低。这种“性价比”优势在当今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中越班列的稳定运行,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物流选择,有效降低了供应链中断风险。这条“新动脉”不仅连接了地理空间,更打通了经济脉络,使区域经济循环更加畅通无阻。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中越班列构筑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凭借中越班列的持续发力,正从传统意义上的“边陲”转变为开放合作的“前沿”。班列的高效运行,激活了内陆地区的开放潜力,使更多中西部省份能够通过广西便捷地接入东盟市场。随着班列开行密度加大、品类增多,相关配套产业也随之集聚,形成以物流带贸易、以贸易促产业的良性循环。这条日益繁忙的钢铁丝路,成功将地理毗邻优势转化为经贸竞争优势,构建起一条贯穿中国与东盟市场的经济大动脉,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创新国际多式联运,中越班列探索跨境合作“新路径”。中越班列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跨境运输模式持续创新的成果。从单一运输服务向供应链全流程服务转变,从传统报关向“智慧口岸”升级,中越班列在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断突破。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跨境铁路运输的单证电子化和信息共享,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当前,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南宁至越南安员全程运输最快仅需14个小时,动力更强、车次更多、服务更优的中越班列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越班列已不仅是货物运输的载体,更是区域经济融合的纽带和共赢发展的象征。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持续释放,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空间,中越班列这条“黄金通道”必将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