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安徽滁州市局(公司)深刻把握这一时代脉搏,将创新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坚持系统观念,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为根本保证,以高效的机制平台为支撑骨架,以优秀的人才队伍为活力源泉,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头雁领航,优化创新生态
“创新工作首在举旗定向,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滁州市局(公司)创新工作分管领导陈宏斌介绍道。滁州烟草将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由市局(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创新委员会,构建起“机关主攻科技项目、县局深耕群创活动、物流中心双轨并行”的分层推进机制。“我们在2022年就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全员创新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陈宏斌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待解决问题库’和‘揭榜挂帅’机制,让创新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的放矢。”
目标管理是创新工作的“风向标”和“增压器”。“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破解降本增效的瓶颈。”滁州市局(公司)物流中心负责人说道,“目标清单上明确要求我们完成2个科技项目验收、2个QC攻关,获得至少2项专利授权。”对标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滁州市局(公司)将年度创新愿景逐级分解为可量化的具体目标。聚焦“卡脖子”难题和工作实际,针对机关和县局分别设定年度科技项目攻克数量、专利获取量、QC小组活动、精益改善项目等明确指标;通过下发《年度创新目标任务清单》,让每个层级、每个岗位都清楚“创什么、为何创”。
在创新工作中,瞄准省局(公司)创新减负的最新导向,以“实”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流于形式”的创新表面文章。摒弃“一把尺子量到底”,实施“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对科技项目,主要考量其验收效果,对获奖项目进行正向激励;对群创活动,引入“里程碑”节点管理,重点关注阶段成果与技术价值,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负面考评。“所有的创新必须紧扣市场需求和业务痛点,杜绝‘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花架子”,滁州市局(公司)绩效考核部门负责人表示,“这让创新工作真正实现了务实、高效、有价值。”
制度筑基,汇聚创新资源
“健全的机制是创新活动得以持续、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滁州市局(公司)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指着刚修订完成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说道。滁州市局(公司)下发了《安徽省烟草公司滁州市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等创新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公司-部门-岗位”三级创新活动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指导到位。修订了全市系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加大创新项目奖励力度。逐渐搭建起——以科学技术委员会为主体,以打造管理、技术过硬队伍为目标,以市局劳模工作室、县局创新工作室和基层创新团队三个阵地作支撑,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QC小组活动、精益项目、微创新等五种形式为创新载体,在企业内为全员畅通科技创新渠道,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大家看,这个QC成果共享库已经收录了行业内200多个优秀案例。”在创新工作联络群里,滁州市局(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员向基层员工展示线上创新平台。滁州市局(公司)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交流空间,设立内部QC交流平台;线上开通QC成果共享库,汇集行业优秀案例;线下打造“质量宣传周”“成果发布赛”等品牌活动,创新主管部门赴基层巡回宣讲创新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搭建跨部门、跨层级的交流桥梁,鼓励思维碰撞,挖掘一线员工的智慧和潜能,让微创新、小改进汇聚成大效益。建强技术支撑,推动低代码平台在业务流程标准化、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优化物流配送、客户服务、市场监管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业务人员即开发者”,让“人人都是创新者”成为可能。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内外先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外脑”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汲取前沿创新理念,推动创新成果向更高层级迈进。
“使用伺服电机的动力效果虽然满足异型烟烟箱划箱要求,但是拆装耗时需要约40分钟,耗时太长了。”
“看来这个不行,我们再来试试标准气缸吧。”
在物流中心创新工作室内,“迅雷”QC小组成员们一遍遍讨论着试验数据。针对异型烟无法实现自动划箱、码盘的问题,小组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实验,力求找到最佳方案。经过不断地努力,QC课题《一种异型烟自动码盘装置的研发》成功实施,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异型烟“自动划箱”、“自动码垛”、“自动组盘”功能“三合一”,课题获得国家局优秀QC成果三等奖、安徽省局(公司)QC成果一等奖、安徽省质量协会一等奖。
滁州烟草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干,真正让“想创新、能创新、善创新”成为滁烟新风尚。2024年以来,新增QC小组19个,其中青年团队占比达65%。围绕营销服务、专卖管理、物流配送等领域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创新课题研究。2个项目分获省局(公司)科技进步奖和管理创新三等奖,取得省局(公司)群创奖项2项、省质协群创奖项4项、省质量品牌促进会群创奖项3项。基层创新参与率从41%跃升至77%;定远、凤阳、天长、直属等县级局通过微创新工作,实现知识产权“零的突破”。全年共得到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
“绝不能让‘埋头苦干者成为隐姓埋名人’,这是我们一贯的用人导向。”滁州市局(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强调。
滁州市局(公司)始终坚持结构合理、全面发展原则,推动创新复合型人才、专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评聘与员工创新业绩挂钩”机制,真正让创新业绩成为员工成长至关重要的衡量指标。通过畅通“岗位交流”“人才输送”“技能评聘”等通道,打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晋升通道,让员工切身能感受到,科技创新不是白费力气,更是一次次能力跃升的阶梯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之旅。“公司真正做到了让创新者‘名利双收’。”来自物流中心刚获得行业QC奖项的年轻同志小汪说,“不仅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获得成绩还直接与收入挂钩,大家的创新热情自然就高涨起来了。”
全市1人获全省系统“成长”人物表彰,8人因创新贡献获中级技术和高级技能资格聘任、省局内训师资格。通过表扬先进、以点带面,鼓励全体员工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善于创新,营造“人人都能干、人人干得成”的良好氛围,让创新活动接地气、有人气。
正如滁州市局(公司)主要负责人杨先嵘所强调:“滁州烟草创新工作须强化突破力度,拓展多元维度,洞察内核深度,以变革性思维驱动系统性革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源点,每项成果皆转化为实战利器,滁州烟草必将在“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征途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 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