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梨树坝烟叶收购点里,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坪坝营烟叶收购站技术员黄绍友正在分级台前指导分级工进行烟叶分级。
“烟农种烟盼增收,我的职责就是把服务做到他们心坎上。”这是黄绍友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扎根基层多年的行动准则。三岔坝村3组的宋贞林是种了多年烤烟的“老把式”,但因管理方式传统粗放,跟不上标准化生产节奏,烟叶亩产值一直上不去,种烟收益始终不理想。
彼时,黄绍友正和另外3名技术员一起,承担着辖区12个村、70余户烟农、4000多亩烟叶的生产指导工作,任务本就繁重。了解到宋贞林的情况后,他主动将其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像“田医生”一样逐垄查看烟田,分析土壤肥力、苗情长势,针对性制定管理方案,手把手帮他找问题、挖潜力,一心要让老烟农的烟田“提质增收”。 “我一直觉得种烟是条靠勤劳吃饭的好路子,就是自己没摸准‘门道’。”宋贞林回忆,自从成了黄绍友的“重点关注户”,从移栽时的株距控制,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再到采收烘烤的时机把控,每个关键节点都能看到黄绍友的身影,“他几乎天天来田里,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讲得明明白白,手把手教我操作。”
在黄绍友的精准指导下,宋贞林的烟田渐渐有了起色:烟叶叶片更肥厚、色泽更均匀,亩产值从原来的3500元左右逐年提升,到去年已突破4500元,他也成了年种烟收入超30万元的职业烟农,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23年7月,咸丰县遭遇连续强降雨。清晨,看着窗外瓢泼大雨,黄绍友心里直打鼓:走马岭烟叶基地旁的小河一旦涨水,烟田随时可能被淹。不顾家人“雨太大太危险”的劝阻,他撑着伞就往基地赶。万幸的是,得益于前两年政府对河道的疏浚整治,河水虽漫上了岸,但烟田受损并不严重。悬着的心刚放下,他立刻在烟农微信群里反复提醒:“暴雨停后第一时间查看烟田,有受损情况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报案!”
“那天黄师傅比我到得还早,看到烟田有些积水,二话不说就帮着开沟排水、给烟株覆土围蔸,还指导我们喷药防病,硬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宋贞林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话语里满是感激。
除了应急时刻的冲锋在前,在日常生产的“精细活”上,黄绍友同样用心。在烟叶采收烘烤阶段,他发现不少烟农因对烤房温湿度把控不准,常出现烤焦、烤青的情况,导致烟叶等级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干脆把“课堂”搬到烤房旁,从点火升温的初始温度,到不同烘烤阶段的温湿度曲线,再到排湿通风的时机,他拿着温度计、湿度计现场演示,还编写了简单易懂的《烤房操作口诀》,打印出来分发给每户烟农。 “我不只是技术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烟农有难处,我就得往前冲。”急烟农之所急、解烟农之所难,早已成了黄绍友的行动自觉,也让他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彰显着烟草人的责任与担当。
从春种到秋收,从田间指导到应急帮扶,黄绍友始终扎根烟田一线。他以初心为犁,以责任为种,在服务烟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仅帮烟农鼓起了“钱袋子”,更以实际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和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基层力量。(杨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