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杂更可控:刘志成用科技重构地产项目的“时间逻辑”

2025-09-24 13:23:3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中国中部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区,一栋栋现代化住宅拔地而起。而在每一个节点背后,隐藏着成百上千条并行推进的任务链。开发商、建筑方、政府监管、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金融机构……每一个环节都有变量

在中国中部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区,一栋栋现代化住宅拔地而起。而在每一个节点背后,隐藏着成百上千条并行推进的任务链。开发商、建筑方、政府监管、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金融机构……每一个环节都有变量,每一次延误都可能导致数百万的资金滞留。如何把“复杂”变得“可控”,一直是地产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

刘志成,这位山西太原的地产实干家,正试图用系统化科技思维给出答案。作为太原盛地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他并未满足于传统的项目管理经验积累,而是将技术研发引入日常管理中。他主导开发的两项关键性成果——《一种用于多项目并行调控的房地产建设进度优化系统V1.0》和《一种用于地块投资可行性测算与开发策略匹配的参数化决策平台V1.0》,已经成为他在行业中“智控能力”的代表性标签。

“过去我们总是在问题出现之后再去协调,但现代项目管理必须是提前看到问题、主动回避风险。”在刘志成看来,时间管理不是Gantt图表的排列游戏,而是对信息的实时感知与路径决策能力的高度融合。

2023年发布的一种用于多项目并行调控的房地产建设进度优化系统V1.0,便是他回应这一行业痛点的原创解决方案。该系统以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多项目交叉运行”为核心难点,构建了基于关键路径法(CPM)与多维资源冲突模型的调度引擎,能在输入任务清单、资源包分布、外部限制后,智能生成项目组合运行方案与“可控时间窗口”。

据刘志成介绍,系统上线后首度应用于盛地置业的“盛地壹號”三期建设中。该项目原本因地块临近城改区域、交叉施工单位繁多,计划复杂且难以压缩周期。而新系统的引入帮助项目团队识别出关键路径上的冗余节点,重新设计了施工并行结构,使工期比原计划缩短了近23天,节省成本近百万元。

“我不只是管理者,也是系统设计的推动者。”刘志成并不回避在管理中“亲自下场”。他表示,系统的调度逻辑曾经修改过五次,仅算法参数就调试了四个月。这份执着,源于他对地产行业“工程控制逻辑缺失”的深刻观察——“很多企业看重拿地、融资、销售,却在项目调度环节仍旧依赖人脑和经验。”

如果说进度系统解决了“现在如何运转”的问题,那么2024年正式登记的软件著作成果——一种用于地块投资可行性测算与开发策略匹配的参数化决策平台V1.0,则面向“未来该不该投、怎么投”的更上游环节。

“地产开发的第一步永远是‘值不值得’。”刘志成一语点中行业痛点。该系统以地块基础参数(如容积率、拿地成本、周边配套、政策倾向)为输入变量,构建项目投资收益模型,并自动匹配适宜的开发策略模板。系统支持在不同市场假设下生成多套开发可行性分析方案,为投资人和公司决策层提供量化参考。

目前,该系统已在盛地置业两处新项目前期评估中投入使用,并形成标准化报告模板。“我们可以在项目还未招拍挂之前,预估其策略适配度,而不是等到拿地后才发现限制条件。”刘志成指出,该平台也是公司战略能力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从2020年加入盛地置业以来,刘志成已经将“科技思维”嵌入企业的多个管理维度。他还主持研发了“AI驱动的精准营销系统”“区块链开发管理平台”等多个子系统,构成了完整的“智慧地产管理矩阵”。

在2024年举办的“亚太房地产与城市运营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为亚太经贸高峰论坛副理事长的他提出“用系统思维重构项目生命周期”的主题演讲,获得业内广泛共鸣。该论坛也被主办方认定为协会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然而,刘志成始终强调,技术不是炫技工具,而是服务于人、服务于项目质量的中枢机制。“技术本身没有意义,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如何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项目,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透明度、更稳定的流程完成。”

采访结束时,他微笑着回顾这些系统的诞生过程,说:“我不是程序员,但我知道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来为不确定性提供确定的方案。”

从流程中洞察结构,用逻辑控制节奏,刘志成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一条技术与管理交汇的路径上,探索着未来地产的新范式。(骆怡晨)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