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由全球生态与人工智能联盟(GEAL)、LSE 中国校友会论坛联合主办,融科资讯中心与北大创新学社协办的 “绿动新生 —— 未来经济峰会暨青年创变者之夜”,在北京融科资讯中心举行。
数十位位政产学研领域代表及顶级自媒体创作者齐聚一堂,共赴盛会。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等学界专家,零零科技创始人王孟秋、共绩科技创始人付智、Influxy.ai 创始人 Fred、模驭AI创始人李泽涵、宇树科技具身智能研发主管肖宇晨等企业家代表,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还通过视频连线参与活动。感谢融科资讯中心、北大创新学社对本次盛会的细致筹备,同时感谢各位政产学研嘉宾及自媒体创作者的倾情参与。活动最终在跨界交流的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活动受到中国日报网等权威媒体的全程关注。
九月的北京秋意渐浓,天朗气清,阳光和煦,为枝叶镀上暖金色泽;楼前绿植虽沾秋韵,却依旧舒展着鲜活生机,恰如 “绿动新生” 的活动主旨 —— 既有生态自然的蓬勃活力,更蕴藏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GEAL 秉持 “链接全球智慧,赋能绿色创新” 的初心成立,从最初推动小范围 ESG 与AI领域对话,到如今搭建起超 300 人参与的跨界平台,始终以 “学术深度 + 社交活力” 为纽带,践行 “用创新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的愿景。彼时团队初建时的初心,如今已在这场盛会中化作政产学研碰撞的思想火花,成为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微小却坚定的力量。
图为:会场照片
图为:活动伴手礼照片
图为:GEAL组委会接待于佳老师
图为:政经国论组委会接待徐洪才老师
峰会开场后,全球生态与人工智能联盟(GEAL)理事陈政宇先生率先登台发言,以三个鲜明观点为整场盛会奠定 “环保 + 科技” 的核心基调。他提出“环保不是负担,是未来的高级生活方式”,强调绿色理念不应是被动约束,而应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动选择;呼吁“让科技与想象力一起守护地球”,倡导将 AI、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人文创意结合,为绿色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这些兼具温度与新意的观点,引发在场嘉宾的强烈共鸣,不少跨界代表在后续交流中表示 “为环保与科技融合提供了新思考方向”。
图为:GEAL主席陈政宇发表演讲
经济洞察开篇:解码中国韧性,锚定全球政经坐标
下午场的核心议题从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切入,为整场峰会奠定宏观专业基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洪略全球智库(HLC)理事长徐洪才博士,以《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徐洪才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能源格局重构、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虽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但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发展潜能。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徐洪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于佳、德勤中国合伙人胡建宇、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四位跨界专家,围绕 “ESG 本土化与国际化如何平衡”“地缘分化是否稀释 ESG 价值”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度对话。于佳结合企业实操案例,提出“三层本土化 ESG 沟通机制”翟永平则从科技企业实践出发,分享腾讯通过 “内部碳中和管理体系+ AI优化能源调度”推动“双碳”目标的路径,同时坦陈“算力增长与能耗控制的平衡”是行业共性难题,建议“技术迭代需与环保投入同步规划”。胡建宇则援引德勤《ESG并购投资白皮书》数据回应“ESG 与短期盈利矛盾”:“ESG 表现优异者在动荡市场中韧性更强,企业可通过‘分阶段 ESG 投入规划’优先落地高性价比项目,借助数字化工具降低管理成本。” 嘉宾观点的碰撞,既厘清了 ESG 实践的核心矛盾,更提供了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执行的完整路径。
图为:四位跨界学家参加圆桌会议
图为: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演讲
AI 实战研讨:跨越 “最后一公里”,打通技术到商业的转化链路
随着AI圆桌的开始,全场观众的好奇心与热情再度被点燃。上半场“AI 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中,宇树科技具身智能研发主管肖宇晨以宇树机器人研发为例,详解“如何通过场景化测试突破AI兼容性瓶颈”。共绩科技创始人付智、Influxy.ai 创始人 Fred 等嘉宾则从“技术标准化”“人才储备”等落地关键要素,形成“案例+方法论”的双重输出。下半场“从AI技术到商业价值的转化”聚焦创业者最关心的“盈利模式”。亚马逊资深解决方案专家程亮、Atlas Cloud 销售副总裁李枫、Applovin 中国工程负责人杨辕、红帽亚太 CTO 办公室首席架构师张家驹,结合各行业实践拆解AI变现路径:“To B 领域需聚焦产业效率提升,比如用AI优化能源调度;To C 领域要贴近用户真实需求,像AI驱动的内容推荐。” 杨辕以“AI内容生态构建”为例进一步说明:“技术变现的核心是找到‘场景痛点 + 数据支撑’的结合点,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在Q&A 环节中,现场观众围绕 “AI伦理监管边界”“小模型与大模型的场景选择”积极提问,嘉宾的即时回应延续了思维碰撞的热度,让AI讨论真正落地“解决问题”的核心目标。
图为:四大嘉宾参加AI圆桌会议(上半场)
图为:四大嘉宾参加AI圆桌会议(下半场)
青年力量:搭建创新与传播的跨界桥梁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晚霞为城市天际线晕开一层浅橙柔光,“青年创变者之夜” 随之转场至融科资讯中心 A 座9楼——这里的露台视野开阔,工作人员用暖白色串灯缠绕围栏,角落点缀着小型绿植盆栽,晚风轻拂间送来初秋的清爽。
在一段精彩的舞蹈和民乐表演后,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在镜头前为盛会送上寄语,他评价本次活动“搭建了全球青年创变者的对话桥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不可或缺的青年力量”。零零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孟秋以“从无人机研发到智能硬件创新” 的创业历程,传递 “用技术创新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理念。随后开启的 “与顶级自媒体创作者面对面” 环节成为当晚亮点,小红书@待续、B站 @LKS、抖音@老饭骨、@大明白兄弟(李响)和@小熊的奇思妙想五位优秀自媒体创作者围绕“AI如何赋能内容创作”各抒己见,对在场的自媒体创作者们颇有启发。
创业市集与 networking 环节紧接着将氛围推向高潮。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露台入口处表演步态行走,偶尔与伸手互动的嘉宾 “握手”,引得人群围拢拍摄;零零科技的追踪飞行器从露台升空,平稳悬停后跟随嘉宾移动拍摄,AI 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在夜色中更显直观;Gongji 科技的环保产品、Influxy.ai 的数据分析工具等10余个展台沿露台围栏排布,创业者捧着产品向驻足者讲解,参会者则一边体验一边交换名片。露台夜景里,串灯微光、城市灯火与嘉宾们的笑声交织,“自媒体助力创业传播”“绿色项目资源对接”的讨论持续升温,轻松热烈的氛围一直延续至活动落幕。
图为:宇树科技机器人与镜头互动
图为:深圳海归协会会长杨鹏先生介绍哈浮飞行相机
图为:自媒体创作者LKs试飞哈浮飞行相机
图为:各国嘉宾在展台旁参加合照
这场“绿动新生”盛会,并非简单的“会议+社交”组合,而是以“学术深度 + 社交活力”的双轮驱动,打破了政企学研与青年群体的沟通壁垒。它既为经济、ESG、AI 领域的前沿议题提供了跨界解决方案——从中国经济韧性的解读,到ESG本土化路径的探索,再到AI商业转化的落地;也为青年创变者搭建了“展示+链接+合作” 的全链条平台 —— 从自媒体与创业项目的对接,到硬科技成果的直观呈现。
正如主办方 GEAL理事邹尚桐在闭幕时所言:“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此类跨界交流活动,持续汇聚全球智慧,赋能青年创新,让‘从可持续承诺到可衡量影响’的核心理念,真正转化为绿色未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这场盛会的落幕,实则是跨界合作与青年创新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