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龙游县城,街头小店飘着淡淡的烟火气息。青年客户经理刘沁手持“反诈宣传手册”走进一家小店,68岁的店主笑着迎上前:“刘经理,昨天钉钉上有人叫我参加退款会,我没敢接,直接给你发了微信!多亏你教的‘不转账、先核实、找帮手’三步骤,我的养老钱没被骗走!”这一刻,刘沁深刻体会到,基层烟草人的“热爱”,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务实担当,是“用专业能力帮人解决问题”的职业成就感。在龙游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基层一线,更多青年正以实际行动,把“爱岗敬业”书写成一个个贴近实际的生动故事。
图为客户经理在零售终端进行反诈宣传
“热爱”是“纾困解难”:让“怕麻烦”变成“真好用”
“双屏机又不是摆设,咋就用不起来?”起初,烟草公司为零售客户配备“双屏机”时,不少店主面露难色。有的认为操作复杂“增加负担”,有的担心学不会“白费功夫”,普遍存在“不敢用、不愿用”的心态。
青年客户经理郑嘉骏看在眼里,主动揽下了“教学员”的活儿。他没急着讲操作流程,而是先蹲在店铺柜台前,跟店主唠家常:“王姐,您是不是总记不清哪些烟卖得快?双屏机能直接看销量排行,进货时就不用瞎猜了。”说着,直接打开双屏机,一步一步拆解操作,先点“更多功能”,在点“统计”里面的“卷烟销售分析”,屏幕上立刻跳出“本年卷烟进货量”、“库存数”、“销量”、“毛利”等数据。遇到年长的店主,他还把操作步骤写成“手写口诀”,贴在机器旁,店主忘了,他就随叫随到,反复演示直到对方熟练。
“让客户改老习惯确实难,有时候教一遍不行,就教三遍、五遍。”郑嘉骏笑着说,“看到张叔叔能自己查库存,李阿姨用双屏机算出周末多进2条细支烟,就觉得再难也值。”如今,越来越多店主从“怕麻烦”变成“离不开”,双屏机成了经营的“好帮手”——这便是郑嘉骏眼中的“热爱”,不是完成任务,是帮客户把日子过得更顺。
图为客户经理郑嘉骏手把手教店主操作“双屏机”
热爱是“用长补需”:让“特长”对接“真需求”
前几年招聘的新人余诗晴,大学的时候学过新媒体技术,一开始大家都担心“她坐不住办公室,适合干客户经理吗?”没想到,她把特长用到了实处,通过直播的方式指导零售客户参加“香溢家”活动,并且帮助零售客户直播卖农产品等。“我不是不爱‘坐办公室’,是坐不住——我想做的事,得让客户真的需要。”余诗晴说,帮助大爷大妈赚到钱,比“写10份报表”让她更有成就感,而且有些工作通过现代化通讯,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
年轻人的“职业适配性”,从来不是“挑轻松的活”,是“找能发挥我特长的岗位,去解决别人的问题”。
图为客户经理余诗晴通过直播指导观众参与“香溢家”活动
热爱是“搭台共暖”:让“小店铺”变成“大驿站”
“你们的任务不是‘卖烟’,是‘帮客户把店做好’。”资深客户经理毛君常跟年轻人说这句话。前两年,龙游烟草推进“香溢红色驿站”,一群客户经理帮零售客户在店里增设便民服务柜,摆上一次性水杯、微波炉,备好手电筒、烧水壶,还贴了“免费加热饭菜”“应急充电”的提示牌。
“现在常有环卫工人来加热午饭,放学的孩子来借开水,店里比以前热闹多了!”店主周阿姨笑着说,“之前总觉得开店就是‘卖东西’,现在才知道,还能帮到这么多人,心里特别暖。”青年员工们还会定期来驿站,帮店主更新便民物资。现如今,有的驿站成了“反诈宣传点”,有的成了“理论知识传播站”。
这便是团队眼中的“热爱”,不是守着自己的岗位,是和客户一起,把小小的店铺变成有温度的“社区驿站”,让劳动的意义,落在“被别人需要”的满足里。
有人问:“如今的年轻人还爱岗吗?”答案就藏在龙游的街头巷尾,是刘沁蹲在柜台前,教老人用反诈APP的耐心;是余诗晴举着手机,帮农户店主调试直播灯光的兴奋;是郑嘉骏拿着“手写口诀”,反复教店主操作双屏机的较真;是大家一起帮店铺搭起“红色驿站”,看着往来人群脸上的笑容。
青年基层烟草人的“热爱”,从来不是过时的命题。它卸下了“喊口号”的外衣,换上了“接地气”的模样:不是说“我要奉献”,而是说“我来帮你”;不是“守着岗位等任务”,而是“用岗位帮人创价值”。这份热爱,没有多么宏大,却藏在每一件与烟火相关的实事里,在与零售户并肩的日子里,慢慢长成了基层烟草人最踏实的模样。(余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