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玉环市芦浦镇井头村内,芦林自选商行跳出了“杂货+卷烟”的局限,精准接住周边居民的需求,打造出集“日常采购、政务摄影、便民服务”一体的共享场景,成为邻里绕不过的生活驿站。而这颗“便民星”的点亮,离不开玉环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精准赋能,更藏着店主老林一家——三口党员的红色服务温度。
从“随手堆”到“一眼估”
过去,店铺的背立柜没有分“区”概念,条烟横七竖八堆在柜面,包烟散落角落,消费者选烟“看花眼”,店主老林盘点库存也得翻箱。如今,背柜上三层竖放高端规格,像书脊一样挺拔,烟标朝外,档次一眼便知;第四层横排多类品规,数量精简却品类齐全,消费者扫一眼就能锁定目标;底层小柜存“后备军”,拉开即补,无需再手忙脚乱。
这变化始于一次寻常走访,客户经理郭标熙与老林闲聊时提及“中段最吸睛”,顺手将二三层错落摆成“黄金视觉位”,让陈列瞬间有了层次。改造完,他还教给老林一条“目视法”库存速估技巧:上层固定不常动,补货优先从下层调取;在下两层用马克笔划出四道“水位线”,库存量靠近下线即预警,“扫一眼色块就能估库存,比开双屏机查还快”。如今,背柜第二层还立着“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提示牌,灯光一打,守法经营与规整陈列相得益彰。小小调整,让背柜“长”出效率与专业,也成为店铺亮眼的“门面担当”。
图为老林妻子整理条烟库存
从“随意拍”到“专业范”
商行的摄影服务,最初只是老林妻子的“无心之举”——她有台单反,平时爱琢磨摄影,邻居嫌拍证件照跑照相馆麻烦,常来请她帮忙“按个快门”,一来二去,上门拍照的人越来越多,却始终没形成规范服务。转机出现在烟草公司“社区小中心”建设时,客户经理小郭走访中发现这一需求痛点,主动提议:“把爱好并进店,省得居民跑远路,还能给店铺添新亮点。”这番话点醒了老林,小郭还趁热打铁,鼓励他对接上“政采云”平台。
如今,店后的小隔间已变身“政务指定拍摄点”:白色、蓝色、红色三种背景布整齐挂在墙面,补光灯、反光板等设备一应俱全。附近居民、外地游客线上预约后,到店就能享 “全流程服务”——选背景、调灯光、指导坐姿、现场出片,价格比城里照相馆低一半。拍照空档,不少顾客顺手买包烟或带些日用品,让商行的客单价提升了不少。原本“帮邻居按快门”的随口答应,成了如今“指定点”的招牌服务,也让小店在烟火气里多了分文化味。
图为老林妻子裁切证件照
从“单一卖”到“暖服务”
走进芦林自选商行,休憩区的“红色驿站”标识、卷烟柜上的党徽标识格外醒目——老林一家三口都是党员,多年来始终把“服务大众”摆在首位,店里的便民设施不分“是否消费”,全向大众开放。
立柜旁的休憩桌椅上,免费饮用水、应急药箱(含创可贴、晕车药等)、移动电源收纳整齐,墙上挂着一次性纸杯,路过的村民、环卫工人累了,随时能进来歇脚;旁边特意留出空间,放置连接好WiFi的打印机,村民打印社保缴费单,或是游客需要打印行程单,都能来这儿免费使用,老林还会主动帮忙调试格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解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下雨天没带伞,来这儿借一把,太方便了!”村民王阿姨说。
除了店内服务,老林一家还常外出参与社会义工服务:该公司组织护“未”行动时,他们主动充当志愿者,带着普法手册走进邻里家中;村里组织环境整治、敬老活动,一家三口也总能看到身影。用老林的话说:“开店铺不只是做生意,更要做邻里的‘贴心人’,这才是党员该有的样子。”
图为店内客户休憩区域
从“售烟”到“服务民生”,从“赋能店铺”到“温暖邻里”,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深化“赋能客户+温暖大众”融合模式,让更多像芦林自选商行这样的小店,成为服务民生、温暖邻里的“便民星”,推动行业服务与群众需求深度契合。(罗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