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便民小站”里的暖心“大文章”

2025-09-10 15:34:3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浙江玉环市清港镇礁西村的新礁路上,海风裹着稻穗清香掠过街面,“涛宇便利店”的招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这家不足40平米的小店,既是烟酒、农产品的集聚地,更是邻里与游客离不开的“暖心服务站&rdqu

浙江玉环市清港镇礁西村的新礁路上,海风裹着稻穗清香掠过街面,“涛宇便利店”的招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这家不足40平米的小店,既是烟酒、农产品的集聚地,更是邻里与游客离不开的“暖心服务站”。店主朱华的双手,既修过电脑主板的细密线路,也码放过文旦的金黄果堆。十年间,他把普通小店酿成了礁西村人心底最熨帖的“乡土味道”。

以便民服务角撑起“日常保护伞”

走进涛宇便利店,右手边的绿色货架最先引人注意——这是朱华专门打造的“便民服务区”。绿底白字的“便民服务项目承诺书”贴在货架上方,感冒药、创可贴、雨伞、移动电源等日常用品摆得满满当当,每样物品都可免费借用。

“朱师傅,借把伞接孙子,天要下雨了!”邻居李阿姨推门喊着,朱华正整理卷烟货架,顺手从架子上取下一把蓝色雨伞递过去:“用完送回就行,别着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台风天有人来借应急灯,盛夏时有人来拿解暑药,孩子忘带文具也来“救急”。

货架旁的便民书报架上,报刊杂志、健康宣传册码得整齐,傍晚时分,村民们散步路过,偶尔会进来翻看,尤其是《老年健康指南》,里面关于高血压调理、关节养护的知识,成了村里老人们的“心头好”。

除了这些,朱华还设了团购自提点,帮村民代收米面、日用品,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在外出送货时顺便把东西送上门。每当旅游旺季,店里还帮过路游客免费存放小件行李。“大家愿意把东西交给我,就是信任我,咱得把这些小事做好、做实在。”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图为店内便民服务区

在技术服务台被唤作“贴心老师傅”

便利店靠里的小隔间,是朱华的“技术服务台”——桌上放着扳手、螺丝刀、U盘等工具,这里便是他帮村民修电脑、调手机的地方。2014年从电脑维修转行开便利店后,朱华没丢下老手艺,反而把这门技术变成了服务村民的“新本事”,成了村里公认的“技术达人”。

“朱师傅,快帮我看看,电脑订不了烟,这可咋整?”同村王大伯着急地抱着笔记本走进来,朱华接过检查:“哈哈,是电脑没连上网,从这里点进去连我家WIFI,密码是……”边说边手把手教,直到王大伯学会操作。

村里老人多,不少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朱华特意做了份“操作指南”贴在店内墙上,订卷烟、缴电费、查天气的步骤写得明明白白。他还在在店内休闲区摆了一张长桌,配上椅子,桌上放着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和充电宝,供大家应急充电、复印身份证,或是查阅农产收购价信息。有人电脑死机、打印机卡纸,也会抱来店里修。

“以前修电脑是谋生,现在帮大家修,心里更踏实。”朱华说,有一次他曾帮独居老人修好视频通话设备,老人拨通儿子电话时眼里的光,让他觉得这手艺比卖货更有意义。如今,村民们做农产品宣传单,也会找朱华帮忙设计排版,他都会免费帮忙。渐渐地,大家都喊他“老师傅”,这称呼比“老板”更亲切。

图为老板为村民检查主机问题

用助农专柜堆出“乡村共富路”

便利店深处的助农专柜上,一只只金黄文旦、红柿子堆成小山。礁西村是当地的文旦主产区,不少村民不懂线上销售,每到丰收季,看着满园的果子,总担心卖不出去烂在地里,朱华看在眼里,主动把货架黄金位置让出来,做成了“助农代销点”。

“朱老板,这箱文旦你帮我卖了吧,家里吃不完,放着太可惜了。”村民张阿姨抱着文旦进来,朱华接过箱子,掂量了一下果子的重量,笑着说:“阿姨,你这文旦品相好,我给你放最前面,游客一进来就能看见,肯定好卖!”他还拍下文旦照片发村群、游客群,帮着吆喝宣传。

图为助农专区

去年秋冬,单靠这个助农专柜,朱华就帮村民卖了上百只文旦、还有十几斤芳杜柿子。如今,助农专区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除了文旦、柿子,还将新增笋干、虾皮、手工红薯粉。朱华盘算着,以后要进一步扩大专柜规模,再开通“快递代收”服务——既帮村民把农产品寄给外地亲戚,也让游客买了特产能直接寄回家,让大家卖货、收件都更方便。(罗晴依)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