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华侨中学:沉浸式“做语文”点亮学生成长路

2025-09-09 11:10:1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知识灌输化、学习与生活脱节、资源开发单一、实践应用薄弱、文化传承缺失等痛点,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兴趣缺乏,语文素养提升缓慢。为解决这一难题,石狮市华侨中学语文组依托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知识灌输化、学习与生活脱节、资源开发单一、实践应用薄弱、文化传承缺失等痛点,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兴趣缺乏,语文素养提升缓慢。为解决这一难题,石狮市华侨中学语文组依托吴宜康名师工作坊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做语文”为核心理念,提出“生活化深度语文”教学主张,凸显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性质,让学生学习语文时“做起来”,打造了一系列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探究性沉浸式课堂,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

近日,在石狮市华侨中学的教室里,语文组尤滨婷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知识性课程——《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尤老师通过创设AI导览员的旅游情境,根据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部分景点,设计一套融合AI导览员的参观学习方案,构建“实验室-悬壶堂-影像区-展览厅”四步骤的研学场域,让学生在语文研学实践活动中实现“科研历程认知-中医药学贡献理解-科学家精神体悟-语言特色赏析”的深度学习。这本是一篇枯燥的课文,但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并乐在其中。这是该校“做语文”课堂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除课堂上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做语文”,该校还开展一些列语文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如在历史人物类课程《数千古风流人物》中,学生们围绕历史名人展开深度探讨,在评述中汲取人生智慧;《跟着节气去探究》课程则让学生在春分竖蛋、冬至包饺子的实践中,感受四季变迁的奇妙,传承节气文化;在《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课程上,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学习拱手礼、拜师礼等礼仪,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本土文化课程如《山海寻遗・福建文脉》《闽南风俗》《石狮当地非遗与风俗》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非遗技艺与辉煌历史,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开展家庭最美书房评选、书香跳蚤市场等活动,举办课本剧大赛、演讲比赛和辩论大赛等比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和艺术创新能力。

“我们希望语文组通过创设探究性课堂、开设多样的校本课程及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做起来,拓宽视野,在‘做语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石狮市华侨中学周美容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全力支持语文组持续深化“生活化深度学习”的教学主张,不断探索,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