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北京交通大学"湘情慢驿"实践团奔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三天的7265/7266/7267次公益性慢火车深度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互动实践等多种方式,实践团全面地了解了这趟穿行于武陵山区的“民生列车”如何成为沿线百姓重要的出行依靠和致富通道的情况,深入探索了公益性交通运输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代价值。
实践团重点对7265/7266/7267次列车的运营模式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调研。这趟列车运行于怀化至澧县区间,全程381公里,运行时间约9小时,停靠36个站台,最高票价42.5元,最低仅需4元。在7265/7266/7267次列车的运行线路上,分布着许多12306上无法购票的“旅客乘降所”,如谷达坡、大龙村、官坝等,这些小站多位于偏远山区,没有固定售票窗口,农户可直接上车补票。同时列车允许旅客携带适量农产品,这一运营方式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日常出行,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重要渠道,有效缓解了山区“出行难、卖货难”的问题。
图1:村民们背着装满果蔬的背篓,在麻阳站搭乘7266次列车
在麻阳站,实践团观察到当地农户清晨便将满载果蔬的背篓搬上车厢。列车乘务组人员主动协助安置货物,专门调整车厢空间布局为农户创造了良好的销售环境。通过与果农的深入交流,实践团了解到,慢火车的开通让当地冰糖橙等农产品户均年增收达3000-5000元,列车已成为沿线农户稳定可靠的“移动市场”。
调研期间,实践团与乘客、农户及乘务人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谈。他们认识到,这趟慢火车不仅是沿线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就医、求学、经商的重要通道。车厢内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温暖人情,成为观察山区民生实际的一扇窗口。
图2:实践团成员在车厢与农户们合影留念
实践团成员还主动协助农户售卖农产品,学着农户的模样大声吆喝推介,动手帮着分装、称重,亲身感受农产品售卖的忙碌,也更深刻体会到这趟慢火车对沿线群众维系生计的关键作用。
图3:实践团成员在列车上帮助农户奶奶售卖特色农产品“奈李”
图4:实践团成员在列车上与农户奶奶进行深度交流,奶奶数着盈利颇丰的钱款,喜笑颜开
实践团对长期服务该线路的“春梅服务队”进行了系统调研和深度访谈。该服务队前身为“雨薇小分队”,成立于2013年,于2023年正式更名为“春梅服务队”,从最初几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形成了一支包含列车乘务员和社会志愿者的综合服务团队。
图5:春梅服务队成员在车厢内合影
服务队创新性地采用“线下服务+线上推广”的运营模式,除在列车上协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外,还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助农活动。据统计,2024年服务队已累计助农销售1180万元,短视频平台粉丝数超过100万人。
图6:实践团成员对春梅服务队现任队长傅白莲进行深度访谈
实践团通过与春梅服务队现任队长交流,得知该服务队的不仅限于列车内,还延伸至沿线社区。队员们利用休班时间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农事援助等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铁路+社区”公益服务网络。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使慢火车成为串联起武陵山区民生福祉的“移动纽带”,展现了交通运输行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图7:春梅服务队--火车线路之外的公益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公益慢火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基本民生、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高铁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公益性慢火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它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慢火车以其特有的“慢节奏”,为偏远山区群众提供了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北京交通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了对“交通强国”战略的理解,更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将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对收集的资料和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完善公益性铁路服务政策、推动交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参考。
图8:实践团成员与春梅服务队队长在列车前合影留念
撰稿人:北京交通大学“湘情慢驿”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