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区“三维升级”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2.0模式

2025-09-08 10:47:5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成都市新都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难、中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易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等痛点难点,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公共服务体系迭代升级,通过“服务场景+、服务队伍+、服务内容+

成都市新都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难、中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易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等痛点难点,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公共服务体系迭代升级,通过“服务场景+、服务队伍+、服务内容+”三维驱动体系,实现从基础保障到品质赋能、从问题导向到价值引领的深刻变革,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2.0模式升级跃新。

服务场景升级,从“传统治理”到“数智赋能”

一是靠前处置,打造风险预警新场景。针对区内企业劳动纠纷易发、突发等问题,依托成都市劳动风险预警预测平台,创新打造新都区劳动纠纷智能联动感知场景,通过抓取就业、社保、监察、仲裁、信访等内部数据信息,融合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外部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全区企业经营状态、劳动用工等数据实施动态监测,多维预测风险企业,强化事前干预,实现劳动关系风险监测“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2025年以来已实现防控预测企业70家,监测预警企业61家。

二是智慧管理,拓展行业自为新路径。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尚在完善的前提下,在外卖行业建立“丰行侠”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在快递行业打造“蓉安云智慧管理系统”,集成“信息收集、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纠纷上报”等功能模块为一体,实现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关系风险监测和数据智慧管理,同时创新“积分激励”机制,引导3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上报劳动纠纷、参与志愿服务等获得积分,将劳动权益维护与城市治理有机结合,打通新业态领域劳动纠纷处置末端链条,以服务换服务,以贡献促治理,形成“行业自治+智慧管理”的创新路径。

三是多维联动,优化公共服务新空间。依托“1+2+9+N”一站式多元联动共治的“台阶式”三级劳动纠纷调处体系,构建“职言职语”服务平台,为劳企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法律援助等事前指导服务,引入人工智能部署“新法云庭”“律师会客厅”“智慧一体机”等智慧服务终端,实现线上预约、远程开庭、2小时司法确认,打造“一窗受理、全程通办”的劳动纠纷一站式处置链条,真正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纠纷调解“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

服务队伍升级,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共建”

一是打造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矩阵。针对风险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的中小微企业重点推介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在全区设立1个实体化服务中心、11个基层站点;在中心配备专职劳动关系顾问,同时遴选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机构等社会组织,组建多元化、专业化中小微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团队,通过定期组织服务机构推介会,打造服务机构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平台,创造双方合作契机,为企业提供劳动合同管理、企业用工诊断等定制化内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前端纠纷;同时建立服务机构能力评估和动态淘汰机制,确保团队服务质效。目前已筛选专业服务机构18家,累计服务覆盖全区2000余家企业,接受托管服务的企业劳资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0.6%。

二是培育企业自协自调中坚力量。与区内优秀企业共同培育劳动关系协调员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企业集体协商、民主管理、法律法规等专题,持续优化对劳动关系协调员的知识培训与业务指导,同时以技能竞赛、“订单式”宣讲、主题活动为牵引,不断创新“培训+考核+实战演练”培育模式,进一步将劳动关系协调员充实到企业和基层公共服务站点,畅通协调员培育提升通道,目前累计培养专业持证协调员298人,培育劳动关系协调员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三是创新区域人才共培共育机制。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眉山市东坡区等6个共建合作地区签订《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公约》,邀请来自基层一线、街道、企业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共同开展区域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干,提升区内外、地区间劳动关系协调员交流沟通,有效激发各区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热情,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经验输出—智慧引入—迭代升级”的人才培育良性机制,推动经验互鉴、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协同化治理矩阵,目前已连续举办4届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竞赛。

服务内容升级,从“单点输出”到“系统覆盖”

一是明确双轨服务体系。将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内容精准划分为“赋能+精准”两套服务体系,“赋能服务”聚焦合规建设,由托管中心定期组织服务机构,面向企业轮流开展业务培训、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活动;“精准服务”突出提质增效,包含劳动合同管理、企业用工诊断等7项普惠服务及薪酬体系设计等N类高端服务,要求企业与服务机构签订书面协议,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意向机构进一步明确服务事项;同时建立周反馈报表机制,动态更新企业托管需求,推动健全“1+2+7+N”服务机制,完善托管服务长期运行生态。

二是升级打造暖“新”阵地。依托现有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三级体系站点建设,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多的产业功能区,进阶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综合体,聚焦物流行业打造“货车司机暖心驿站”,通过配备专职调解员和智能储物、应急医疗等人员设施,健全完善交通行业劳动纠纷调解室;聚焦快递行业打造快递小哥“暖新小院”,为快递配送员就近就便提供暖心宿舍,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心理咨询讲座,同时提供积分抵扣、公司补贴等租金减免福利,通过“数字服务+实体服务”的场景化治理,有效缩短新就业形态群体诉求响应时效,提升生活服务和权益保障覆盖率。

三是精准细化指引内容。持续优化“部门—(镇)街道—企业”需求清单收集机制,编写发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合规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典型案例汇编》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借助四川省“春风行动”、成都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活动以及魅力香城·和谐同行品牌系列活动等,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和劳动者的政策宣介和权益保障指导;联动大数据监测,重点针对发生信访、仲裁、监察等劳动纠纷案件较为频繁的企业,根据企业风险特征量身打造“订单式”宣讲方案,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档案,定制化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同时升级推出AI赋能等系列创新性惠企课程,有效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和规范发展的内生动力。

锚定先行试点,续写服务新篇。未来,成都市新都区将持续深化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建设,聚焦劳动关系治理深水区,进一步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能级、治理效能、社会效益的全面跃升,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建设贡献更多“新都方案”,让每一份劳动都能在公园城市的沃土上绽放幸福光彩!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