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小花”的幸福生活

2025-09-08 10:39:3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驶过蜿蜒的“彩虹公路”,层叠山色间忽现一片荷塘,粉白花瓣托着晨露,为神坛村铺就一条温柔的迎宾毯。神坛村座落在义乌市赤岸镇,这座被群山环抱的村落,清溪穿村而过,黛瓦老屋的转角处,“务民副食

驶过蜿蜒的“彩虹公路”,层叠山色间忽现一片荷塘,粉白花瓣托着晨露,为神坛村铺就一条温柔的迎宾毯。神坛村座落在义乌市赤岸镇,这座被群山环抱的村落,清溪穿村而过,黛瓦老屋的转角处,“务民副食店”的招牌格外醒目。

图为义乌市神坛村

店主冯小花——这位被乡亲们称为“神坛百灵”的80后女子,身兼三重身份:冯雪峰故居守护者、非遗“义乌道情”传承人、雪峰宣讲团副团长。她用乡音唱响红色故事,以副食店为纽带串联起游客与邻里,让百年老屋的檐角下,跃动着乡村振兴的温度。

店铺新,当好智赋经营新农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村口的小溪,神坛村“务民副食店”的卷帘门准时升起,身后“香溢红色驿站”的logo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店主冯小花擦拭着柜台,把这个仅有30平方米的小店打理的清爽整洁。六年前冯小花接下父亲守护冯雪峰故居的“红色接力棒”,也接过了是父亲开的副食店。小店叫“务民小食杂店”,店虽小,却在村里村外有很好的口碑。如今的小店已蜕变为集便民服务、文化展示、党建宣传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image.png

​图为冯小花通过双屏机查看“进销存”数据

“我不仅要传承父亲刻在账本里的经营之道,更要用年轻人的方式擦亮‘务民’这块金字招牌,让这方寸小店成为街坊邻里口中的‘暖心驿站’!”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一场量身定制的转型升级就此展开。

红色记忆墙陈列着冯雪峰的手稿复刻件,助农产品区将义乌红糖、丹溪酒等特产与红色文创巧妙融合;通过“钉钉直播+现场指导”双轨教学,系统掌握了规范经营、生动化陈列等四堂必修课,创新推出“一杯凉茶、一份导览图、一个充电站、一处歇脚地、一场微党课”等“五个一”服务,这个暑期日均接待量突破200人次。

“现在的小店不仅是卖商品的地方,更是传递‘服务为民’理念的窗口,每个功能区都在讲述我们神坛村的故事。”冯小花指着务民副食店的招牌说道。

2025年务民副食店“红色驿站+数字赋能”模式再升级,小店结合地域风貌、乡土特产、乡村旅游等因地制宜对对站服务功能进行优化升级,通过设置“金融快递业务、血压测量、土特产专柜、红色书吧、扫码听故事”等推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和拓展便民惠民服务功能。如今整洁的店铺、崭新的柜台和香溢通2.0双屏机、驿站式便民项目让小店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韵新传,当好非遗文化传承

在神坛村冯雪峰故居门前,一阵清脆的渔鼓声响起,冯小花手持简板,用悠扬的义乌道情唱起一段原创的《长征路》引得游人纷纷驻足。

“渔鼓一响,道情开唱;道情,是义乌人的脱口秀,是从明代说唱至今的民间曲艺。同龄人追流行歌曲时,我却被这门老艺术迷住了。”冯小花回忆道。小学时偶然听到的义乌道情唱段,让她与这门浙江传统说唱艺术结缘。2005年道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坚定了她传承的决心。从拜师学艺到2019年加入“小麻利艺术团”,十余年磨砺使她的技艺愈发精湛,如今已成为下乡演出的“台柱子”。

图为冯小花(左一)参加演出

“以前神坛村只是义乌南部山区的小村子,但却走出了冯雪峰和冯志祥两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这是让神坛村村民觉得非常自豪的事情。”

在学生夏令营上,冯小花以特邀嘉宾的身份给中小学生深情地讲述长征故事。为了让红色记忆更加鲜活,她还将冯雪峰与鲁迅等秘密编印《前哨》后两家在照相馆拍下合影的故事即兴表演,通过道情说唱的形式再现了冯雪峰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几个阶段交往的故事细节。作为冯雪峰故居的讲解员,冯小花创新地将红色故事融入道情表演:“用乡亲们熟悉的曲调唱革命历史,比单纯讲解更有感染力。”

图为冯小花(左五)参加公益演出

她参与编排的《雪峰颂》《战友情》等通过通俗的唱词、活泼的节奏,让年轻游客也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这种“非遗+红色”的模式,正成为神坛村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让道情不仅能留在非遗名录里,更要活在百姓的生活中。”冯小花说道。她和艺术团走遍周边乡镇,参加村晚汇演和防诈骗宣传,用道情传唱乡村变化,聚焦百姓生活,其中《悔已晚》、《八仙送祝福》、《义乌十八力》等曲目深受村民传唱。

从拓展经营、深化驿站服务的新农人到守护雪峰故居、传承道情的“活字典”,冯小花用脚步丈量热土,以匠心对话古今。她在泥土里种下希望,在时光中淬炼匠心,将平凡日子过成诗,让传统道情唱响新时代的幸福旋律,用心用情展现新农人最美的奋斗注脚!(陈兵来)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