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门带着热浪缓缓开启,一片片烘烤完成的烟叶舒展着身姿,饱满、油亮,如同上好的绸缎。那独特的、浓郁的焦甜香气瞬间充满了整个烤房。漯河市问十镇烟农李志营轻轻抚过微温的叶片,叶脉发出细微的“沙沙”响。他摩挲着这片来之不易的“金叶”,心头滚烫,思绪仿佛又飘回了那个站在地头、满心忐忑的清晨……
那天,薄雾还笼着漯河市源汇区问十镇。李志营搓着手站在自家地头,手心有些汗湿,目光不时望向村口的小路。不一会儿,一阵引擎声由远及近,一辆小货车卷着薄雾驶来,稳稳停在地边。车门打开,技术员老魏利索地跳下车,脸上带着笑意:“老李,等急了吧?‘科技苗’给你送家来喽!”他边说边打开车厢门,露出里面整齐摆放的一盘盘嫩绿烟苗。老魏递过苗盘:“瞧好了,壮实得很!咱育苗棚里智能温控、自动喷淋精心伺候出来的,底子硬,保准好养活!”李志营赶忙伸手接过,指尖触碰到那绒绒的、冰凉又充满韧劲的小叶片,一股微弱的希望在心底探了头。
田头忙守护 幼苗扎深根
绿苗下了地,才算真正开始和土地“较真儿”。四月的日头开始毒辣,看着刚移栽下去的苗儿在风里微微晃悠,李志营的心也跟着悬在半空。移栽深浅对不对?水肥咋配才刚好?他正蹲在田埂上挠头,口袋里的手机“嗡嗡”震了。打开一看,嘿,是烟草公司那个“烟站包户”微信群!“@老李,地膜边角压实点,滴灌带埋深5厘米左右,别浅了!”文字后面还带着清晰的示意图!他赶紧拍下地里的情况发过去,没过两分钟,详细的解答就跳了出来。这感觉,真像有个经验老到的“田头师傅”,随时在耳边指点着。
可土地的考验说来就来。那晚,狂风扯着喉咙,像要把天撕破。李志营冲进地里,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刚铺好的地膜被风掀开了大口子,嫩生生的烟苗在狂风里瑟瑟发抖!他哆嗦着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到那个熟悉的群里。消息刚发出没多久,几束刺破沉沉夜幕的车灯就由远及近!是问十烟站的陈滢站长,带着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带着新地膜赶来了!“老李,别慌!有我们!”顾不上多说,他们抄起家伙就干。陈站长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声音却透着股劲儿:“这地膜就是苗儿的盔甲!咱们今晚,就是给这盔甲再套层盔甲!”风声、呼喊声、覆膜声混在一起。看着重新被牢牢保护起来的烟苗,李志营眼眶发热,他心里那份对这片土地强烈的归属感、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像地里的苗,经历了风雨,反而扎得更深、更稳了。
烤房蕴真香 炉火淬金叶
七月流火,烟叶长成了挺拔的汉子,丰收的季节到了。走进阴阳赵镇那片整齐的电能烤房群,烟草公司的技术队正挨个“体检”烤房,技术员老杨指着仪表盘,神情严肃,“老李,42℃是排湿定色的坎儿,稳住了,叶子才黄得漂亮;54℃是提香稳质的火候,这焦甜香风格的精髓就在这儿!”李志营像个最认真的学生,紧跟着老杨,一笔一画地记录着要点。
到了开炉的日子。李志营把精心采摘、分类好的烟叶,一杆杆像捧着宝贝似的送进烤房。合上那扇厚重的炉门,热风开始轰鸣,仪表盘上跳跃的数字,仿佛在谱写一首关乎汗水、期待与土地回响的宏大交响。整整五个日夜,他的心也像那炉温一样,七上八下,充满期待。此刻,炉门开启,金光涌现,焦甜香浓!指尖的冰凉绿意,终于在这炉火的淬炼下,化作了实实在在、触手可温的“真金”!
如今,李志营的烟田收成一年比一年稳,日子也愈发红火。更让他打心眼里高兴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乡亲回来了,大学生操控着无人机掠过绿色的海洋,返乡的小夫妻承包了烤房当起了小老板。听烟草公司的技术员说,他们已经把智能烤房都连上省里的“智慧烟叶”平台,市里也定下了目标,到2027年,漯河农民的腰包还会更鼓,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
捧着这片温热的金叶,望着烤房外铺向远方的田野,李志营心里亮堂堂的。这抹金黄,是政府的好政策搭起了舞台,是烟草公司这群“田保姆”用真心实意的技术帮扶、风雨无阻的守护,为返乡烟农们铺就了在家门口致富的“金路子”。这片绿叶鎏金的土地,正以科技为犁,汗水为种,在无数耕耘者的脚下,收获着沉甸甸的金色希望,续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李俊俊,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