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共筑中国梦 青春赋能陇原兴 ——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三下乡活动圆满收官

2025-09-05 09:51:5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丹心共筑中国梦 青春赋能陇原兴"实践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丹心共筑中国梦 青春赋能陇原兴"实践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使命。实践团于2025年7月16日至21日赴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开展实践,立足舞蹈专业特色,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为实践阵地。开展艺术交流、非遗研学、公益慰问等系列活动,践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文艺工作立场,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育人目标,充分彰显新时代艺术院校青年的文化传承使命与担当。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6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到达天祝县后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领导热情迎接并合影

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开端,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抵达后,便受到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的热忱迎接。欢迎座谈会上,双方深入研讨实践交流方案。这既是高校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民族艺术交流创新的生动探索。通过剧团演员展示非遗舞蹈,并与学生交流学习,构建了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高校学子深度对话的平台,让实践团成员在“知行合一”中完成文化实践。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6日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对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的到来召开欢迎座谈会

当日下午,实践团走进松山镇,现场观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锅庄舞的排练过程。互动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在当地老艺人的指导下尝试基础动作,这种跨越年龄与文化的艺术对话,生动诠释了非遗技艺“口传身授”的传承本质。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悟“舞蹈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7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跟随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演员学习当地非遗舞蹈华锐则柔

民族艺术交流互鉴,是此次实践内容的核心。7月17日实践团利用每日上午的时间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进行实践交流。剧团演以原生态的舞蹈语汇,将华锐藏族锅庄的粗犷豪迈与则柔的优雅柔美娓娓道来,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源于生活的艺术才最具生命力”。对实践团学生而言,这场交流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实践检验,更让他们在原生态舞蹈中触摸到民族文化的根脉。

文化研学与非遗保护是深化民族文化认知的重要路径。在开展专业交流的同时,实践团同步推进文化研学与公益服务,让实践内涵更富深度。同日,实践团走进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在华锐藏族服饰的精美刺绣中读懂“一针一线绣出的民族智慧”,馆藏的汉代铜印、吐蕃文书等文物,更是无声地实证了天祝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多元文化积淀。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7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领导的带领到在天祝县博物馆非遗展厅感受当地非遗文化

在非遗展馆,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领导向成员们细致地解说了华锐藏族萱麻口袋制作技艺以及华锐则柔、土族安召舞等非遗项目,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天祝藏族自治县对非遗文化的精心守护与活化实践,并结合专业背景探讨了“藏族锅庄舞与土族安召舞的共性与差异”。搭建了一座通往民族文化根脉的坚实桥梁,这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印记,让成员们深刻理解“多民族文化交融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更启发思考“如何用舞蹈语言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为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鲜活素材与文化底气。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8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赴岔口驿敬老院开展“青春志愿行・情暖岁月长”慰问活动,为老人们送去自发筹备的慰问物资

公益服务是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7月18日,实践团赴岔口驿敬老院开展“青春志愿行・情暖岁月长”慰问活动,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关爱行动,实践团自发筹备了慰问物资,并精心准备了文艺演出,陪伴爷爷奶奶谈心交流,聆听他们讲述过往的故事,感受岁月的沉淀。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8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赴岔口驿敬老院开展“青春志愿行・情暖岁月长”慰问活动,表演舞蹈节目为老人们送去文化关怀

老人们则以悠扬的《请你喝一杯下马酒》回应,歌声与笑声交织成“孝亲敬老”的温情画卷。这场互动让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文艺不仅是舞台上的绽放,更是走进群众、温暖人心的力量。”在躬身服务中,成员们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理解从认知层面深化为行动自觉,更体会到“青年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责任。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8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与岔口驿敬老院领导干部合影

次日,实践团抵达抓喜秀龙草原,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民众共舞锅庄。青春活力与传统在“吉祥富饶的草原”上交相辉映,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内涵。实践成果的展示与群众的深度互动,让民族文化在交融中焕发新活力。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9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进行专业实践交流

7月20日上午,实践交流汇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剧场举行:剧团演员展示结束,剧团领导赞叹:“三天的学习交流,大家的进步肉眼可见!”同日,实践团赴赛什斯镇农牧民运动会,以蒙古族、彝族舞蹈与村民共舞。对学生而言,这场从剧场到乡镇的延伸,让他们明白“舞蹈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连接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

图片标注:2025 年7月19日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专业实践交流后与领导干部及全体演员合影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西北民族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实践。从校地艺术互鉴到非遗文化研学,从公益慰问到群众共舞,实践团以青春之力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用舞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赴天祝藏族自治县实践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体悟“文艺为人民”的内涵,以舞为笔,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投身中国大地的实践中,书写更多“青春赋能、文化共兴”的动人篇章。

陆雨欣 奥尖才让 鲜莎莎 阿宫

“丹心筑梦 青春兴陇”实践团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