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金叶飘香时

2025-09-04 11:00:1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宜章县笆篱镇一六烟叶收购站的大门已然敞开。烟农邓在彬乘坐满载烟叶的农用车,心情轻松地朝着站点驶去,这是他种烟十年来最从容的一个交售日。“现在这预约制度真好,啥时候来交烟心里有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宜章县笆篱镇一六烟叶收购站的大门已然敞开。烟农邓在彬乘坐满载烟叶的农用车,心情轻松地朝着站点驶去,这是他种烟十年来最从容的一个交售日。

“现在这预约制度真好,啥时候来交烟心里有底,不用像往年那样早早就来排队‘抢号’干耗着了!”邓在彬笑着将车熟练地停入指定区域。

这份从容,得益于得到推行的精准预约交售制度。通过深入调研,当地合理制定详尽的烟农交售顺序表,精确预约到每一天的每一个时段。

邓在彬的手机上,前一天就收到了微信通知,明确告诉他交售时间安排在上午8点半。他不再需要像往年那样凌晨三四点就出发排队,终于能好好吃个早饭再出门了。

预约交售,从“半夜排队”到“准时到场”

今年,当地紧盯烟农“交烟少跑腿、卖烟不烦心”的核心诉求,全面推行线上预约到时服务。

通过微信平台,烟农可以提前预约交售时段,将现场等待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这项措施彻底改变了往年烟农们半夜排队、漫长等待的景象。

“我种烤烟十多年了,日子一年比一年有奔头!”谈及种烟收益,邓在彬打开了话匣子,“烟叶站全程帮衬,不仅上门送技术指导,还免费提供化肥农药。”

邓在彬今年种植了80亩烤烟,预计可收获烟叶240担。相比往年,他不仅减少了等待时间,还能更合理地安排采收和烘烤工作。

预约制度的前端还有关键一环——“上门预检”。在邓在彬来站的前两天,烟技员已经去过他家。

阳光定级,从“心里没底”到“明明白白”

走进里田镇烤烟收购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叶清香。一捆捆经过初检的烤烟整齐码放,堆成了小山。

收购现场,电子屏实时滚动显示着当日收购重量、各等级价格及烟农交售等信息。严格执行对样收购,让每一位烟农都能卖得明白、挣得踏实。

“收购公平不公平,价格透明不透明,是我们烟农最关心的事儿。”烟农周明华的话,道出了众多烟农的心声。

而在宜章县各烟叶收购站,显眼位置都张贴着醒目的公示栏,烟叶收购价格、廉政制度、收购安排、每日收购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价格明明白白,标准清清楚楚,谁来了都一样。卖得明白,挣得踏实!”一位刚拿到烟叶结算款的烟农扬了扬手中的银行卡,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暖心服务,从“奔波劳累”到“宾至如归”

当地联合金融机构,在各烟站设立的烟农休息室里,配备着饮水机、休息座椅、防暑药品等设施,专为老年烟农提供现场解答等级评定、款项结算等疑问的服务。

在黄沙烟叶收购站的另一侧,温馨的画面同样在上演。走进烟农休息室,空调凉风习习,电视里播放着农业技术节目,几张柔软的座椅整齐摆放。

桌上的茶壶里泡着清热解暑的凉茶,旁边的医药箱里,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药品一应俱全。

“张大姐,快过来歇会儿,刚切好的冰西瓜,解暑!”工作人员刘永斌热情地招呼着刚交完烟叶的烟农张桂兰。

到了午饭时间,收购站的食堂里飘出阵阵香味。青椒炒肉、西红柿炒蛋、冬瓜汤,三菜一汤的工作餐营养又可口。

“以前交售烟叶赶上饭点,只能啃面包、吃泡面,现在能在这儿吃上热乎饭,还是免费的,心里真暖和。”正在吃饭的烟农陈福生说。

产业共赢,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增收”

烤烟产业的价值,藏在从田间到收购站的每一个环节里。工人们都能凭手艺和辛劳获得实在报酬,烤烟产业正成为惠及多环节劳动者的增收渠道。

在宜章县,烤烟收购不仅关系烟农增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由于收购环节工序多、需求人力大,收购点开秤后,合作社便临时聘用了大量周边村民。

“我家就在收购点附近,这是第三年过来上班了。”分级工王定艳一边麻利地分拣烟叶,一边笑着说,“每天能挣一百多块,收购期一个多月算下来,能有五六千块收入,补贴家用特别实在。”

专业化分级员的培训机制,让许多农村妇女有了发挥所长的舞台。她们通过专业培训掌握分级技能,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为烟叶质量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

这种“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模式,正在宜章县农村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从“个人致富”到“共同发展”

宜章县的“阳光收购”行动只是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烤烟不仅成为烟农增收的“钱袋子”,更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务工不离镇、增收不离家”的愿望。

“种烟7年,日子真是越过越踏实!”天塘镇种植大户陈大兵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算起丰收账。

“今年种了270亩烤烟,长势比往年好,预计总产量能有4万公斤。采收这两个月,每天都要请30多个乡亲来帮忙,算下来光工资就要发50余万元,既能自己挣钱,又能带着乡亲一起挣钱,这烟种得值!”

在家门口干活,挣钱顾家两不误,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正忙着编烟叶的村民王富艳笑得眉眼弯弯。

“我每天在采叶、编杆,能挣100元,丈夫干搬运、烘烟的活,一天150元,忙的时候加班每小时还能多拿13元。”

“两个孩子在镇上读书,我白天干活,晚上还能给娃辅导作业,一年下来能攒两三万,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愁,心里特别踏实!”

傍晚时分,邓在彬的烟叶全部交售完毕。他看着手机上的到账短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他的80亩烤烟总共收获了245担烟叶,总收入达到45万元,扣除成本后,纯利润超过20万元。

“有了这份收入,不仅能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还能把家里的老房子修缮一下。”邓在彬盘算着未来的计划,“明年我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一起种烟致富。”

金灿灿的烟叶,在夕阳映照下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些小小的叶子,正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幸福纽带,编织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胡镕东)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