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志愿红” 织就“幸福网”

2025-09-04 10:48:20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八月的祁阳,蝉鸣裹着热浪漫过青石板路,街头巷尾的樟树叶筛下斑驳金芒,给这座被暑气笼罩的小城添了几分慵懒的宁静。而这份宁静里,正涌动着不期而遇的温暖,一抹抹 “志愿红”的身影,穿梭在乡村暑假爱心班、零

八月的祁阳,蝉鸣裹着热浪漫过青石板路,街头巷尾的樟树叶筛下斑驳金芒,给这座被暑气笼罩的小城添了几分慵懒的宁静。

而这份宁静里,正涌动着不期而遇的温暖,一抹抹 “志愿红”的身影,穿梭在乡村暑假爱心班、零售店铺货架间、无偿献血专车旁、政务服务大厅中,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责任与温暖,织就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民生画卷。  

爱心教室:为留守娃织密暑期守护网  

“小宇,你这片拓片的纹路要再轻些,颜真卿的字讲究‘筋肉饱满,笔画厚重’。”8月5日上午,七里桥宝旺村的“爱心教室”里,志愿者冯晨弯着腰,握着7岁男孩小宇的手,指尖压着一张浸湿的宣纸,另一只手捏着拓包,正教他用墨汁拓印。

宝旺村是祁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乡村振兴帮扶村,也是当地出了名的“务工村”,村里三十多个孩子暑期无人照看。今年6月中旬,驻村工作队队长何华山走访时,听见村民王婶念叨:“我家小崽天天抱着手机不放,不是刷短视频就是打游戏,眼睛熬得通红,我都愁死了!”他拍了拍胸脯:“我们有志愿者,开个暑假爱心班,保准孩子们玩得开心还长本事!”

(暑假爱心班拓印)

说干就干,6月底,村支部会议室改成了“爱心教室”,桌子是从镇里文化站搬来的,黑板是找村小李老师借的,墙上还挂着志愿者们剪的纸窗花。课程表也排得丰富:上午有语文数学“小灶”,下午是折纸、绘画、防溺水儿歌,最让孩子们眼睛发亮的是新增的“拓印课”。

村民周奶奶拎着自家种的西瓜来教室,眯着眼瞧那拓片上的字:“怪不得小宇最近写作业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原来跟着志愿者教的拓印练出了耐心!娃娃们学这个,可比让他瞎玩手机强百倍!”

铺课堂:为小店筑牢安全防护网  

“郑姐,您店里的灭火器压力指针在红区,得赶紧换一罐!”志愿者刘凯在沿湖路的“田记商行”门口,正指着灭火器说。店主郑梦琪正擦着柜台,闻言抬头:“小同志,我这小店能有多大风险?去年检查还说没问题呢。”

刘凯笑着掏出安全案例手册:“姐,上个月邻县一家小吃店就是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幸亏发现早。您看,这是咱们整理的‘店铺安全三字经’——电线路,勤检查;灭火器,会使用;陌生人,要警惕……”他边说边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郑梦琪跟着比划两下,挠头笑:“原来真不能马虎!明天我就去街上买新的,你们教的可没错!”

(进店铺宣传安全知识)

这个夏天,祁阳市局(分公司)组建了“安全宣讲队”,12名志愿者分成4组,带着自制的防诈骗手册、消防指南,走进全市800余家零售店铺。

在金洞镇的“林区副食店”,志愿者教老板娘识别假币;在八宝镇的“常君商店”,他们帮着安装监控摄像头;在大忠桥镇的“老百姓便利店”,一本“暑期儿童安全手册”让老板娘的女儿记住了“不跟陌生人走”的口诀。

热血方舟:为生命续航温暖血脉网 

6月27日,祁阳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车旁排起了长队。志愿者唐峥捋起袖子,手上的“无偿献血荣誉证”泛着金光:“我从2013年开始献血,今年是第13次,退伍军人就要有这份热心肠!”

“我第一次献血,有点紧张……”去年新入职的年轻员工唐语芊攥着棉签,手背上还贴着创可贴,“但看到护士说‘每一袋血都可能救一个家’,我觉得这血献得值!”

(无偿献血)

献血活动早已成为每年六月的“温情约定”。自2011年起,祁阳市局(分公司)便将“热血接力”纳入年度志愿计划,每年与市中心血站对接,提前两周通过内部发起招募,党员带头报名,一线员工主动参与,渐渐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的献血文化。

像唐峥这样的“资深献血者”,不仅是献血队伍里的“技术指导”,提醒大家清淡饮食、保证睡眠,更成了新员工的“入司第一课”讲师;而像唐语芊这样的“新鲜血液”,则带着年轻人的热忱,用手机记录下献血过程的温暖瞬间,分享到工作群里,让更多人看见“平凡人也能成为生命的托举者”。

窗口微光:为群众铺就便捷服务网  

“伍大爷,您把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往这放,我帮您复印一份。”祁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烟草服务窗口前,志愿者张睿半蹲着身子,逐栏指导伍大爷填写延续申请表格。

事实上,窗口引导早已不是服务的终点。针对老年群体常遇的“填表难”问题,他们推出“代填”服务,像张睿这样熟悉业务的志愿者,能根据老人的描述,核对系统里的历史登记信息,精准补全材料缺项。

(政务志愿助办)

“以前总怕填错字白跑一趟,现在她们帮我填,填完还念一遍确认,心里踏实多了!”刚办完手续的伍大爷举着新换发的许可证,眼角的皱纹里全是笑意。

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居住在偏远农村的群众,服务更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今年起,祁阳市局(分公司)在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志愿助办岗”,由10名窗口工作人员轮流担任志愿者,每日提前半小时到岗,除了备齐老花镜、印泥、便签纸等便民物品,更把服务清单调整为“代填表格、送证上门”两个“暖心选项”。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被放在心上’的温度。”祁阳市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孙浪介绍到,自“志愿助办岗”设立以来,已累计为120余名老年群体、残疾人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专项服务,其中“送证上门”服务最受欢迎,被群众亲切称为“证件快递”。

今年夏天,祁阳市局(分公司)“志愿红”不是流动的风景,而是扎进泥土的根须。它在乡村教室的课桌上生长,在店铺货架的边角处延伸,在献血车的采血管里奔涌,在政务服务窗口的便签纸上舒展,最终织成一张细密而温暖的网,网的这头是留守孩子的欢笑、商户的安心、生命的希望、群众的便利,网的那头,是“红色初心”最本真的模样:不骛高远,只贴人心;不贪宏大,只重细微。(熊建文)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