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乡约盛夏,振待花开”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巫山县和云阳县脆李种植基地,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采摘、果农访谈、产销链路考察等行动,深入脆李产业一线,以青春智慧助力农产增收,用实践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劳作知“金果”培育难
抵达云阳当日,实践队便走进脆李种植园,亲身体验劳苦作乐,感知“金果果”培育采摘不易。在果农黄在树的指导下,队员们戴上手套、拎起果篮,体验脆李采摘。“各位摘得时候记得托着果子转半圈,莫打硬摘,不然会破坏果子的品相,不好卖了。”采摘前,果农黄在树一边为大家示范,一边讲解采摘技巧。在采摘过程中,队员谢娇凤感触颇深,她在日记中写道:“采摘过程并不顺利:会发现深藏果实中的害虫,会可惜因旁边李子腐烂而被“感染”的个大李子,会因为山坡的斜度突然滑一脚而擦伤,还会经历咸咸的汗水从额头流到眼睛里……”烈日下两小时的辛苦劳作,队员们虽汗流浃背,却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对脆李产业的“致富密码”更添探究欲。
图为队员体验采摘李子过程。谢娇凤 供图
访谈挖产业重难点
7月17日,实践队分组走访当地果农与合作社,围绕脆李种植、销售等环节展开深度访谈。实践队就脆李初种植、脆李遇冰雹和种植脆李的化学手段等问题与种植大户李术佳深度交流,而在交流中,队员谢娇凤还得知了云阳脆李的“逆袭路”:“最开始种脆李的时候,我们连好久施肥,施好多肥都晓不得,20年的时候试种出来的果子又小又酸,收成连本钱一半都没得。”李术佳指着果树继续说道:“不过后头农业局派技术员来指导,教我们测土壤、控花期,这几年果子品质才好了起来。”
随后,实践队又从其他果农口中得知,虽然脆李的产量虽然有所提升,但它的产销却是成了大问题。前几年这些果农尝试过电商渠道售卖青脆李,将大量经费投入到青脆李包装上面,比如采用结实耐磨的包装箱、给每一个脆李都包上泡沫膜,保障了经历远程运输后的脆李的品质。但由于缺少地方产品特色的宣传和政府在网络媒体渠道上的引导,云阳青脆李收益值太低,这些果农而放弃了电商渠道销售。队员们仔细记录下当年的情况,为后续分析助农方案收集一手资料。
溯源物流探增收路
7月18日,实践队前往巫山县城,走访城内各脆李售卖点,仔细考察脆李售销情况。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了解到脆李线下售卖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内和高铁站以及古城码头,县城内便于巫山人自己购买,而高铁站及古城码头的售卖点则是充分利用了巫山的旅游业,将脆李售卖给旅客。
不仅如此,实践队成员通过查询资料得知巫山脆李开园上市仪式在7月5日便已圆满结束,也就意味着巫山脆李现已有了水陆空三种产销链路,且在中国邮政的协助下,今年开通了“‘巫山-----南京’巫山脆李”空运专线。而早在24年七月份,巫山便推出了脆李系列新产品如“脆李面膜”及“么里”牌饮料,为脆李产销打开新大门,提供新思路。
图为脆李产品展示。王瑞一 供图
书写助农建议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乡约盛夏,振待花开”实践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四天里,队员们在田地间感知农情,用行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此次实践不仅为巫山和云阳脆李产业发展提供了青春视角,更让队员们坚定了服务乡村的信念。未来,它们将持续关注脆李产业动态,以所学所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作者:王瑞一 程 伟)
图为队员与果农们合影。谢娇凤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