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纸飞机筑梦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陕西汉中洋县磨子桥移民搬迁社区,聚焦移民群体“融合适应、发展需求”的核心议题,围绕教育帮扶、法治宣讲、环境保护与心理团辅四大方向开展系列实践,形成了一批贴合实际、精准有效的服务成果,切实助力搬迁群众融入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一、教育帮扶趣味化:“成长陪伴+创新课堂+红色浸润”激活成长新动能
针对移民搬迁子女适应能力弱、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团队构建多元服务矩阵。创新开展“学科趣味闯关”活动,语文设置“诗词飞花令”增强文化认同,数学借助“数学狼人杀”桌游提升逻辑与计算能力,让知识“活”起来;结合汉中本地红色资源,组织“红色故事会”等沉浸式活动,以情景模拟、主题游戏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在知识启蒙与价值引领中助力其融入社区、热爱新家园。
二、法治宣讲“童趣化+接地气”:织密社区法治“防护网”
立足移民家庭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渠道不清等现实问题,团队采取“双轨互动”宣讲策略。面向儿童,编排法治主题小话剧,将校园安全、自我防护等知识融入剧情,在寓教于乐中树立规则意识;面向居民,依托社区“小板凳微课堂”,用当地方言讲解房屋租赁、邻里纠纷等常见法律问题,结合真实案例释疑解惑,让法律知识可知可感、可用可及,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素养与安全感。
三、环境保护实践化:“小手拉大手”共建宜居新家园
响应移民社区“住有宜居”的迫切需求,团队以实践带动环保理念传播。组织“小小环保卫士”垃圾清理行动,带领孩子们亲身参与社区清扫与垃圾分类,在劳动中理解环保意义,激发儿童环保意识,并鼓励其带动家庭成员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推动实现“孩子影响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的良性循环,助力社区从“整洁”向“宜居”提质升级。
四、心理团辅融合化:“文化浸润+活力互动”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关注搬迁儿童心理适应与社交融入需求,团队创新设计“动静结合”团辅模式。静以载道,将风筝扎制、团扇绘画、剪纸等非遗技艺融入心理疏导,让孩子在协作创作中舒缓情绪、增强文化认同;动以焕能,开设擒敌拳、哈哈操等特色体育课程,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专注力、释放压力,增强自信与归属感。通过非遗文化与体育活动的有机融合,有效帮助孩子们克服心理焦虑,更快融入社区集体。
为切实掌握社区发展实情,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队员们深入街巷、走进家门,开展细致访谈。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居民促膝长谈,耐心倾听大家的心声,详细了解日常生活状况、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对社区发展的意见与期待。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不仅拉近了青年学子与社区居民的距离,也为后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纸飞机筑梦团”紧扣移民社区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育人为目标,四大行动有机联动,既破解眼前难题,更赋能长远发展,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矢志奉献的担当与情怀。
(投稿人:路欣雨 张煜昕 张效维; 指导老师: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