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麓晨光熹微,一群身着蓝色队服的大学生,用问卷丈量民生温度,以脚步探寻红色血脉,去聆听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淳淳教诲。
7月7日至10日,巢湖学院“体”悟文旅实践团深入河南新县,通过问卷调研、场馆探访、政校对话、田野实践四维联动,解码革命老区“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广场晨昏:银发浪潮里的体育温度
清晨五时,新县广场的薄雾尚未散尽,太极拳的起势已划破宁静。实践团成员穿梭于晨练人群,展开首轮问卷调研。金色朝阳下,58岁的李大爷抖动手腕,彩带龙如游龙翻飞;非遗武当拳传承人身姿矫健,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我们这的人,就喜欢在这锻炼身体,体育氛围非常到位,我还参加了半马拉松比赛呢!”舞龙队队长阿姨抹去汗水,指着智能漫步机笑道。当队员发现多位老人揉着酸痛的肩膀,体育学院“体”悟文旅实践团卢文俊、黎巧巧等成员,当即开设“运动防护微课堂”,演示肩颈拉伸技巧。围观群众纷纷跟练并感慨道:“娃娃教的法子比膏药管用!”
红馆寻根:当体育基因邂逅革命薪火
在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区《风云大别山》里,实践团成员重点考察了1932年5月鄂豫皖苏区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的历史资料。据记载,此次运动会汇聚300余名运动员,竞赛项目涵盖田径、球类、军事技能三大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集市运动员刘瑞清、高德旺分获女子500米与男子100米奖项,印证了苏区对妇女解放与全民体育的先锋实践。
政校共谋:顶层设计照见融合新径
与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座谈会处处弥漫着思维碰撞的火花。局长王巍展开“红绿古”三色发展蓝图:“十年建成健身步道218公里,红色体育设施覆盖12乡镇。”他特别强调,新县2024年接待游客1398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占比92.5%,体育正成为文旅融合新引擎,并补充道:“7月22日,新县将在将军山举行大型影视特技特效红色实景演艺《红旗不倒大别山》,是新县对自身的红色文化的自信也想让更多中国各地的人们看到新县的‘红旗不倒’。”
实践团指导教师杜锐也发表自身感想:“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县的红色文化,也体会到新县人们对自身红色文化的自信和新县文旅体发展融合的成果。”这场座谈会让大学生触摸到政策落地的脉搏——乡村振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步步为营的扎实行动。
山野课堂:长征路变身全民健身地标
大别山露营公园的调研将实践推向高潮。“踩在晃动的木板,才懂红军有多难!”队员陈文谛完成障碍挑战后浑身湿透。
更令人惊叹的是全龄运动生态:彩虹登山跑道蜿蜒入林,篮球场与羽毛球场依山而建,红色主题健身器材点缀其间。
短短数日的新县之行,如同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巢湖学院的学子们以体育之“眼”,洞见了这片红土地上流淌不息的精神血脉;以文旅之“链”,探寻了革命传统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的创新密码。实践团记录的不仅仅是晨雾中翻飞的彩带龙、博物馆里尘封的草鞋与运动会的奖状、露营公园里孩子们踏过“沼泽区”时的惊呼,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信念,正化作全民健身的昂扬活力,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
青年当如是,实践出真知。“体”悟文旅实践团用双脚丈量信仰的厚度,用专业擦亮老区的底色,以青春足迹印证了革命薪火,正通过体育这条活力纽带,在新时代的乡村热土上熊熊燃烧,照亮着更具生命力、更富吸引力的振兴之路!
(文/张誉欣 图/李金山、黎巧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