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湖北省咸丰县的烟叶产业迎来关键节点,从田间地头的采收烘烤收尾,到收购前的样烟精准制作,再到技术人才的 “传帮带” 培养,各环节紧密衔接、有序推进,为今年烟叶收购工作筑牢坚实基础,也为当地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采收烘烤进入后期,田间地头收尾忙
走进咸丰县黄金洞乡的烟田,连片的烟叶田褪去了盛夏的浓绿,一片片金黄、橙黄的烟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标志着烟叶采收烘烤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
“现在采的都是顶部的优质烟叶,得趁着晴好天气赶紧收,这样烤出来的烟叶颜色、香气才好。” 正在采收的烟农老覃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他家种了近40亩烟叶,目前已完成90%的采收任务,剩下的几亩将在两周内全部收完。
于此同时,在五谷坪的集群烤房外,一捆捆采收下来的烟叶正在准备开烤。来自合作社的烘烤师傅们不时打开烤房观察窗,用手轻捏烟叶,感受烟叶的干湿程度,再根据经验调整烤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后期烘烤关键在‘稳’,温度要慢慢降,湿度要控制好,不然烟叶容易出现焦尖、霉变,影响品质。” 有着10年烘烤经验的张师傅介绍,目前全县200多座密集烤房运转正常,已完成近80%的烟叶烘烤,烤好的烟叶色泽鲜亮、油分充足,整体品质优于往年。
精挑细选制样烟,专业把控收购 “标尺”
在咸丰县高乐山烟叶收购站的样品制作室内,几位经验丰富的烟叶评级员正围在桌前,展开激烈讨论,专注地挑选着烟叶,着手制作今年烟叶收购所需的各等级样烟。
“选样烟得‘一看二摸三闻’,先看颜色是否均匀、有无杂色,再摸叶片的厚度和油分,最后闻有没有纯正的烟草香气。” 从事烟叶评级工作十多年的高级评级员老李,一边手持烟叶仔细端详,一边同身边的同事互相讨论。
他手中的烟叶,每一片都经过反复比对,从叶片大小、成熟度到损伤程度,都严格按照国家烟叶分级标准把控。
“比如中橘二等级的样烟,颜色要呈橘黄色,叶片成熟度要达到完熟,油分要充足,且叶片上不能有超过 2 平方厘米的病斑或损伤。” 老李介绍道。
咸丰县烟草专卖局烟叶质检科负责人介绍道,制作一套完整的样烟,需要从上万片烟叶中精挑细选。作为烟叶收购前的关键环节,精准的样烟能让烟农清晰了解各等级烟叶的标准,也能为收购人员提供统一的评级依据,避免出现评级偏差。而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样烟制作,早在八月中旬便开始这项工作,目前耗时近半个月,以完成了各收购等级样烟的制作,预计将于九月份顺利投入使用,为烟叶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传帮带” 教分级,助力新员工快速成长
在样烟制作室的另一边,一场生动的 “师徒教学” 正在进行。2名新入职的大学生员工正围在评级员老秦身边,认真学习烟叶分级技巧,这是咸丰县烟草专卖局为培养新一代烟叶技术人才,开展的 “师带徒” 传帮带活动,旨在通过老技术员的言传身教,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专业技能,早日胜任岗位工作。
“秦师傅,这片烟叶,颜色是橘黄色,但叶片有点薄,它应该归到哪个等级呀?” 新员工小吕指着桌上的一把烟叶,向秦师傅请教。
“你看,这片烟叶虽然颜色符合中橘三的标准,但叶片厚度偏薄、油分较少,按照标准应该归为下橘二等级。分级时不能只看单一指标,要综合考虑颜色、成熟度、油分、叶片结构等多个因素,才能准确分级。”老秦边看桌上的烟叶边对小吕说。
“之前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到了实际操作中才发现,分级工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小吕坦言道。
刚开始学习分级时,小吕常常因为对标准把握不准而出错,但在秦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比对,现在已经能初步辨别出主要等级的烟叶。
“新员工是我们烟叶产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我们希望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尽快成长为技术骨干。” 咸丰县局主管烟叶工作的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共招聘了3名烟叶条线大学生员工,每位员工均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作为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助力新员工快速适应岗位,为咸丰县烟叶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力量。(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