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振兴 武汉大学苏州大学联合实践队赴贵州镇宁开展蜂糖李产业调研

2025-08-28 14:39:5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7月中旬,武汉大学弘毅学堂联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共9名本科生,在导师带领下组建乡村振兴与产教结合实践队,赴贵州省镇宁县六马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田间调研、深度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蜂糖李产业一

7月中旬,武汉大学弘毅学堂联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共9名本科生,在导师带领下组建乡村振兴与产教结合实践队,赴贵州省镇宁县六马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田间调研、深度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蜂糖李产业一线,为这个年产值超32亿元的特色产业把脉问诊,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调研:破解"高产不高效"难题

镇宁县作为"中国蜂糖李之乡",拥有22.01万亩种植规模,年产值突破32亿元。六马镇作为原产地核心区,13万亩果园铺展山间,采摘季日均2000辆货车穿梭运输,见证着这个超10亿元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实践队调研发现,13000多种植户各自为政导致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率不足30%制约了产业价值链延伸。

"我们想突破'高产不高效'的产业瓶颈,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径。"实践队队长任晓雪表示。团队与果农、种植大户、田间经纪人、电商创业者等20余人深度访谈,收集第一手数据500余条。

在采摘现场,队员们用糖度计测试不同成熟度果实:七成熟14.2度、八成熟16.8度、九成熟18.3度。"必须在85%成熟度采摘,早一天太酸,晚一天就裂。"62岁的陈大妈介绍经验时说。

政校对话:聚焦标准化转型升级

实践队与镇宁县及六马镇相关负责人深入座谈,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伍主任坦言:"2022年之前是产业1.0阶段,现在进入2.0初期,面临高质量发展挑战。

陆书记表示:"我们不缺好产品,缺的是组织体系。我们的优势是北盘江低热河谷的独特微生物环境,这是不可复制的。"座谈会持续3小时,实践队提出的标准化种植、冷链建设、品牌保护等建议引发热烈讨论。

成果转化:青春智慧服务产业发展

基于深度调研,实践队结合专业优势,形成标准化种植体系、冷链物流升级、品牌IP打造、电商赋能等多项建议方案。团队提出构建"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蜂糖李从"高产"向"高效"转型。

实践队还开通"助农直播间",搭建田间地头与消费市场的桥梁,并与高校后勤集团对接采购合作,探索"高校+农户"长期合作模式。

实践育人:青春力量播撒希望田野

"陈师傅拿起一颗裂开的李子说:'这果子长了三年,一场雨就毁了。'他眼中的失落让我们沉默。那一刻我们明白——真正的产业振兴不只是技术,更是守护每一个果农的希望。"数字经济试验班学生杨乐天在实践日志中写道。

离别前夜,村民们送来刚摘的蜂糖李,每个果子都包着纸。"带回学校给同学尝尝,这是我们六马最好的果子。"朴实的话语凝聚了沉甸甸的情谊。

此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也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知识的种子播撒在田野大地,当青春的力量汇入振兴洪流,每一颗蜂糖李都将更甜,每一个致富梦都会开花结果。(供稿人 任晓雪)

实践队在六马镇进行蜂糖李采摘劳动教育。 杨乐天供图

实践队在六马镇与领导进行蜂糖李座谈会。宋歌 供图

会间学生代表任晓雪总结蜂糖李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宋歌 供图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