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生每天在养殖场忙碌 邹德宾摄
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原名护驾墩,由于历史缘故和地理位置优势,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之地。57岁的周群生是土生土长的墩上人,目前经营着一家中型超市——旺旺超市。算起来,周群生经营商铺已有40载,回望走过的路,周群生说,“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和市场拧着干,要顺着市场,市场变了,我们也要变,固守一种模式和思维,肯定做不大生意。”
旺旺超市一角 邹德宾摄
默默坚守,小店“变”超市
对于创业之初的那段经历,周群生仍记忆犹新,“以前交通十分不便,进货不像现在这样送货上门,而是自己‘找’货,有时坐车到南京进货,有时骑自行车到芜湖进货,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坐轮渡,途中耽误时间不说,还担心货物受到损坏。”
20世纪90年代,小店的生意开始逐渐转好。周群生的妻子干脆辞掉了工作,陪伴着丈夫一起干。顺应市场的变化,他的店面前后改造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漂亮。经营的品种也从单一的烟酒类扩展到门类较为齐全的日用百货,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便利店。
2004年,周群生迎来新的机遇,乡镇的旧城改造,他家的房屋也在动迁范围内,这在周群生心里产生了“借梯登高”的想法。自己要重新建造房子,怎么盖?周群生自然想到了辖区客户经理,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后,客户经理把他带到城区几个超市走了一遍,周群生灵感终于有了,方案很快定下来:建造一栋三层楼房,一楼、二楼做超市经营场所,设立六组柜台,开辟烟酒、日用品、电器、服装四大展区。
一年之后,一个像模像样的1000多平方米的“旺旺超市”矗立而起。从开业起,超市因品类齐全,价廉物美,吸引了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购物消费,见此情景,周群生心生喜悦的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周群生意识到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淘汰了,于是,在烟草公司的鼓励下,他去城里大商场、超市走访观摩学习,向同行零售户“取经”,主动报名参加烟草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自学现代营销理论知识,在管理数字化、服务品牌化,顾客网络化、渠道联盟化等方面加强对接,开启了全新的现代营销管理模式。在不断变化中转型升级,让旺旺超市的生意始终保持“旺旺”状态,成了当地人优先购物的“打卡地”。
散养的成群土鸡 邹德宾摄
看准商机,一业“变”多业
这些年,土鸡、本地猪、本地羊等“土货”成了“香饽饽”,而自己的家乡背靠大青山、依傍长江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得养殖产业十分发达,能不能搞个养殖场? 想归想,可怎么干?周群生心里还是没有底。
其实,搞养殖风险大,血本无归也是常有的事,周群生心里自然清楚,但他明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
经过几次市场考察后,他和妻子一商量,就干这行。说干就干,六个养鸡大棚建起来了,猪圈、羊圈建起来了,2万只鸡仔、30头猪仔、20只羊崽 陆续“进家”,养殖场呈现一派生机。
可天不遂人愿,正当养殖场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周群生被查出了胃癌。得知周群生的状况,烟草公司的志愿者向他伸出援手,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治疗的医院,为他战胜病魔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去养殖场帮助打理。由于治疗及时,亦或是干事创业的动力驱使,他的病痊愈了。
“要想卖出好价钱,就得放养,这样品相会‘好看’,吃起来更有‘土味’。”为了达到接近全生态养殖,周群生专门种了10多亩地的牧草,并建了污水处理池和化粪池。2019年,他靠养殖赚了满满一桶金。
今年,养殖场又增建8个鸡棚,养鸡规模达到5万只,养猪95头,养羊58只,实现了产仔、饲料加工、无公害处理一体化。此外,他还利用空闲地开挖了20多亩鱼塘,种植了10余亩的桃树经济作物,实现了连片种养、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养殖业国家政策好,只要做到降低成本、走生态养殖之路,就有很好的前景。”周群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事业蒸蒸日上,周群生心里不忘乡亲,今年55岁的徐小四是连千村柳前自然村的村民,由于智力有点问题,老公又残疾,全家人靠吃低保过日子。周群生把她安排在自家超市当辅助工,工资和其他员工一个标准发放。目前,超市和养殖场一共吸收了8个家庭有困难的当地人就业,这里他们找到了工作,感受到了温暖。(邹德宾 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