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赋能 青春筑梦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纪实

2025-08-27 16:37:1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八月的乡村,沃野千里,生机盎然。8月12日至15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立项团队——“融媒赋能 青春筑梦”溧水乡村振兴实践团踏上了为期四天的实践

八月的乡村,沃野千里,生机盎然。8月12日至15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立项团队——“融媒赋能 青春筑梦”溧水乡村振兴实践团踏上了为期四天的实践之旅。

图1

团队以服务乡村为己任,先后深入石湫镇横山村、东屏镇爱民村、和凤镇张家村、晶桥镇芝山村,将课堂所学与振兴乡村的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用融媒技能助力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一、横山村:果园里的坚守与乡村的新生

图2

实践团第一站抵达横山村,在果园内,实践团与果园创始人的对话揭开了这片土地的秘密。“十年挂果,一颗杨梅要长三年才能成熟。”有专家曾断言此地不适合种植杨梅,老人却用一名军人的韧性试种成功。如今,这片果园结出了饱满的果实,也成为了村里的“绿色银行”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同学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这种扎根土地、服务国家的精神。

图3

午后的村道上,实践团走访村民。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眼神里满是欣慰:“路修宽了,网购能送到家,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图4

同时,团队也敏锐捕捉到乡村“数字鸿沟”与“人才短板”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坚定了利用专业能力服务乡村,带动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融媒人才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

二、爱民村:直播间里的农业革命与新农人的担当

图5

在爱民村,实践团充分发挥融媒专长,为当地农户、企业家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带货直播培训。从拍摄技巧到话术设计,实践团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具体行动,助力农产品打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空间。

图6

下午的果蔬基地里,实践团更深入地触摸到了农业转型的脉搏。“我们种桃树,再用养鸡来解决杂草和虫害,鸡粪还能当肥料,这是生态循环的门道。”一位年长的农人指着大棚里的生态系统介绍。

图7

目前爱民村农户也在尝试寻找新一代青年农人接班,并希望他们能通过建立客户群、优化售后、开通直播申请网上销售等方式,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图8

与农户的交流中,团队深入了解到生态农业的运作模式和现实困境,也更加明确: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

三、张家村:一碗热饭里的民生温度与乡村活力

图9

清晨的张家村,助餐点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免费的、两元钱或四元钱一份的三菜一汤,有大荤、小荤、素菜,足够老人吃好。“国家补贴了大部分,我们就力求能让老人吃得实惠放心又健康。”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国家政策的民生温度。

图10

午后的螃蟹养殖基地,水波荡漾的池塘里藏着张家村的致富密码。实践团了解到,村里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销售,解决了螃蟹滞销的问题。

图11

张家村背靠石臼湖,是南京以及周边城市游客短途游的火爆地。张家村目前正积极探索将石臼湖的生态资源、特色民宿与传统渔耕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持续的短视频创作、直播推介、线上互动活动等,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图12

实践团成员们以镜头和文字记录张家村乡村振兴中的民生关怀与生态理念,传播普惠养老、绿色发展等国家政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实践团认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善于运用融媒手段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人才,对服务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芝山村:红土地上的传承与合作社里的新篇

图13

在芝山村,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村子里现在实施农田分片管理,专业团队精细耕作,自有田与集体田相得益彰。同时,村子里建立了合作社,村民持有股份,每年可以从民宿和饭店获得可观的分红,这些场景丰富地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创新活力。

图14

田间地头,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无人机盘旋喷施水肥,智能杀虫灯守护作物,太阳能板为灌溉系统供电,飞鸟驱赶设备24小时看护即将成熟的稻穗。更有农业专家团队驻村指导,深耕富硒土壤培育技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优化种植工艺,让“富硒”成为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这些科技元素的融入,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品质,更让传统农田焕发出“智慧农业”的新面貌,成为乡村振兴中科技赋能的生动注脚。

图15

在午后的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实践团发现红色基因不仅是陈列馆里的展品,更融入了乡村发展的血脉——村里正计划以红色旅游带动产业,让年轻人在返乡创业中传承红色精神。

让青年走进乡村,让乡村看见青年,让数字融媒技术与土地的双向奔赴,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乡土中国”新篇章。这些村子的故事,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而青年的参与,让这场振兴之路有了更鲜活的可能,当专业知识与农民的经验相遇,当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碰撞,当红色记忆与现代发展交融,乡村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图16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历来重视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坚持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导向,构建起“课堂讲授—项目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此次乡村振兴实践正是学院推动专业教学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深化与地方、行业的协同联动,持续培养既掌握先进融媒技术、又深具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服务中彰显价值,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强国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李科霖 许紫研 王雨凡)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