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部署,2025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爱+工商蓝莲火传薪实践队深入湘蜀大地,提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三步走”,并以此载体实现农文旅跨区域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实践队深入湖南省长沙市莲花镇、湘潭县排头乡等4个乡村,历经12天的寻觅、1138公里的跋涉、34次实地调研,成功总结出了《排头乡发展路径优化研究》等4项报告和旅游线路设计等10项创新型实践成果,以专业智慧点燃三地振兴“薪火”。
深耕田间地头,解码莲花镇三产融合
实践队赴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长沙市莲花镇,开展调研第一步进行制度奠基。在镇党委会议室的方桌前,与负责人深度恳谈,一套特色鲜明的制度体系与发展脉络清晰呈现,为队员们锚定了前行坐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振兴方针,实践队的足迹遍及田野与车间:
(图为爱+工商蓝莲火传薪实践队在莲花镇政府与镇党委负责人进行座谈。邹佳珂 供图)
在中联重科的智慧农场,队员们屏息观摩“天-空-地-人”系统精准运作:如AI模型预测产量,最终实现当地小麦亩产提升15%。其中队员们详细记录着系统操作流程,整理出《智慧农业技术适配手册》,为后续帮扶其他乡村(尤其是小规模农田)提供了可简化的技术参考模板;踏入圣峰果业的葱茏山野,“四季采摘、果品加工、农耕研学”的生机让队员们仿佛领悟到业态融合的真谛,队员们重点记录了其从采摘到研学的动线设计,为后续乡村业态组合提供了参考。”
金华村的阡陌之间,200亩高标准农田与农家乐的炊烟袅袅交织成一日悠闲,由此,队员们梳理出农业景观+非遗体验+结合餐饮的操作清单,明确各环节的利润分配比例;驻足南科院子的光影屏幕前,短视频的洪流正裹挟着破亿流量,将精巧的非遗手作推向云端,又在线下体验中沉淀为真实触感。
三天考察,从制度设计的宏大叙事到智慧农业的精密齿轮,从果香弥漫的生态循环到流量引爆的富民密码,实践队于无声处淬炼出一条通往农文旅共兴之门的新路径。
嫁接莲花经验,定制排头乡破局方案
为实现乡村振兴三步走的第二步,"莲火传薪"实践队以学习到的“农文旅融合”为核心,深入省级文明村镇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一场深入乡镇府座谈会与千亩湘莲基地、黄荆坪辣椒田的扎实调研,清晰勾勒出当地发展的核心挑战:湘莲丰产却因附加值低导致莲蓬滞销腐烂的无奈,“黄荆坪竹根辣椒”囿于深加工短板而“养在深闺”的困境,以及周小舟故居、桂在堂等文化瑰宝遭遇游客“匆匆两小时”的文旅同质化尴尬。更令人忧思的是,青年人才的外流,让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略显沉寂。
(图为爱+工商蓝莲火传薪实践队在湘莲基地实地考察。张潇月 供图)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问题清单”,队员们一头扎进乡土深处,用脚步丈量实情。面对排头乡的资源困局,实践队迅速落到实处,为盘活排头乡沉睡资源,实践队在“莲”上谋增值,开发即食产品拓展销路;在“辣”上树品牌,推动地标认证提升价值;在“游”上求突破,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延长体验,以务实举措赋能乡村产业升级与文旅融合。
基于深入调研与在地实践的扎实成果,实践队最终凝练形成《排头乡发展路径优化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核心在于立足排头实际,通过“农业提质增效+文旅深度融合”双轮驱动,为破解产业困境、吸引青年回流、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操作的“排头方案”。
活化民族基因,铺就迤沙拉村共富之路
作为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站,“莲火传薪”实践队带着莲花镇的“业态融合”与排头乡“精准破局”的双重经验,深入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新村四川省攀枝花市迤沙拉村,以“农文旅”融合为密钥,开启民族村寨的振兴探索。
树下夜谈间,实践队员从村支书毛建桦向口中得知了村中难处;同时连日的踏访蓝莓基地和穿行古街深巷,更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这座彝族古村面临的现实挑战: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游客顺畅抵达的首要环节;而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率低,则让夜经济难以激活的“留客难”问题愈发凸显。
带着这份“彝寨振兴疑题”,实践队迅速将“农文旅”投入实践:在“农”上躬身入局,深入蓝莓基地参与剪枝、培土,在玉米田埂间细察长势,为特色农业提质注入青春动能。在“文”上深挖四大姓氏家风家训,将沉睡的民族文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在“旅”上历时两天密集踏勘5大核心节点,优化动线、拉长体验;与民宿主、村民深度洽谈,创新设计“彝韵星空一日游”产品——白日沉浸非遗与民俗,夜晚联动观星台,以点亮“星空经济”,直指“留下来”的核心痛点。
(图为爱+工商蓝莲火传薪实践队成员在学习枝条修剪。张潇月 供图)
在蓝莓田的躬身劳作、在村史馆的深度挖掘、在星空下的反复踏勘下,实践队将汗水与思考总结为《迤沙拉村全域共富提升方案》。这份方案的核心成果——非遗活化指南与“彝韵星空一日游”规划,直接回应了“留客难”的痛点,是我们用脚步丈量、更是用双手参与,与村民共商后形成的行动蓝图,为盘活资源和吸引游客,从而实现共富提供的充满实践温度的“振兴新路径”。
队员邹佳珂在日记里写:“在排头乡帮周大叔卖莲蓬时,他说‘你们大学生教的法子真管用’;在迤沙拉村与民宿老板吃饭时,他笑着说“终于不用出去打工了”,这些瞬间让我明白,乡村振兴就是把莲花镇的经验拆成一个一个可学的步骤,让每个乡村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图为爱+工商蓝莲火传薪实践队在中联重科实践基地合照。张潇月 供图)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跟进莲花镇、排头乡、迤沙拉村发展,校地共建的“云课堂”等持续运转,以学术研究与社会帮扶双向赋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