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绿意生“金”·乡兴有“宜” ——绿意生金兴沃野·轻风化雨润宜乡

2025-08-26 16:23:5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四川轻化工大学绿意生“金”·乡兴有“宜”探索团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文化赓续乡土根脉”为主题,于2025年8月1日至5日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川轻化工大学绿意生“金”·乡兴有“宜”探索团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文化赓续乡土根脉”为主题,于2025年8月1日至5日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沃野,用专业解码产业,倾听农声,感受乡韵,探寻振兴密码,奋力书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宣言,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川轻化学子的青春智慧。

团队成员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三洞村进行走访调研。宋磊 供图

探访乡村:党建引领下的产业振兴实践

8月1日,团队赴四川轻化工大学对口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地——屏山县锦屏镇三洞村,在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与村党支部书记郭开举展开深入访谈。团队了解到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年人均收入跃升至1.5万元,村集体收入从零增至六百万元,成为党建促振兴的鲜活样本。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构建“果—笋—药—畜”立体循环,目前茵红李和柑橘示范种植共670亩,食用竹总面积6500亩,黄柏种植近千亩,按每斤15元计算,年收入可达300万元,山羊年出栏千余头带动五十余户增收并创造十五个公益性岗位和十个村集体公司岗位。

团队成员在三洞村进行入户走访调研。杨佳奇 供图

探索创新:生态循环与科技赋能的乡村实践

8月2日,团队前往四川川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创始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廖本兵,历经多次失败后锁定“兔粪—中药材”循环模式。三万只肉兔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化作有机肥滋养六百余亩黄精、黄柏、白芷等药材,年销售额突破六百万元,成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典范。

生态循环发展肉兔养殖场。陈冠希 供图

明悟传承:传统农业技艺的现代化转型

8月3日,团队走进三洞村集体公司,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向三洞村捐赠两台自动剥笋机,使竹笋单日加工量从300斤提升至2000斤,产品附加值提高三倍。车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烘干设备并行,盐水浸泡保鲜,流水线风干,村民告别弯腰弓背。李子基地推行标准化管理后,670亩果园亩产达3000斤,村集体公司已申请商标,计划以“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三年内再带动五十户种植中药材,户均年收入增至两万元。

联盟聚力: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

8月4日,团队赴屏山县锦屏镇人民政府开展走访调研。据悉锦屏镇2025年3月成立“水果产业发展联盟”,锦乡农业联合16家村集体公司和5家专业合作社,推动分散经营迈向集群化。全镇已建成10万亩李子产业带,年产8万吨,另有2万亩柑橘,形成“春赏李花、秋品橘香”的特色景观。联盟温室大棚已培育3个茵红李抗病新品系,糖度稳定在14%以上,嫩芽枝条将通过“品种观察圃”率先在20户示范园试种。除此之外低海拔车厘子、高甜白肉枇杷完成适应性测试,明年可小规模挂果。

丰产有道:科技赋能农业的数字实践

锦屏镇果蔬专家工作站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专家工作站联合县乡人才与“土专家”,构建“专家教授+县乡人才+土专家”技术体系。8月5日,团队通过走访调研获悉,当地已有120户农户签约,将在2025年享受“一对一”托管服务,户均年收入预计增至2.3万元。据省级家庭农场负责人蒋成会介绍,全镇85%果园已实行标准化管理,茵红李优质果率提升至82%,为“锦屏翠李”地理标志认证奠定基础。500亩示范基地布设“果树智慧管理系统”,化肥用量减少20%,农药用量降低30%。通过“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使人工采摘成本下降40%,全镇每年节省劳动力成本超200万元。新建千吨冷链仓储中心投入使用,“三段式预冷系统”可在两小时内将果心温度由30℃降至5℃,茵红李货架期延长七天,自动分拣设备同步上线,实现从采摘到配送全程冷链温控。

团队成员访谈调研省级家庭农场负责人蒋成会。杨佳奇 供图

行走在李子飘香的田野上,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党建引领带来的坚实变化、创新驱动的强劲鼓点与文化传承的悠扬旋律。三洞村用事实证明,当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协同推进,就能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交响乐。未来,川轻化学子将持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智慧融入国家战略,以青春之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源源不断的青年动能。(杨佳奇 陈冠希 李俊柯 宋磊)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