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经济坐标,为“十四五”收官蓄能加力

2025-08-26 09:53:0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乡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层级,也是稳定宏观经济的“压舱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十四五&rd

乡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层级,也是稳定宏观经济的“压舱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冲刺阶段,乡镇经济工作既要顶住短期压力,更要着眼长远布局,以稳扎稳打的务实举措,为全局发展注入基层动能。

校准发展航向,把稳经济工作“方向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发展最怕“盲目跟风”“拍脑袋决策”,为追求短期政绩,不顾资源禀赋盲目上项目,结果留下“半拉子”工程;有的脱离实际照搬城市模式,导致产业“水土不服”。做好乡镇经济工作,要在思想上树牢系统观念,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摸清本地的土地、生态、文化等“家底”。坚决杜绝“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思维。唯有让发展规划与本地实际同频、与群众需求共振,才能确保乡镇经济不偏航、不走样。

夯实产业根基,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源”。产业是经济的“骨架”,没有坚实产业支撑,发展就是“空中楼阁”。传统农业面临“种得出、卖不掉”,小微企业缺乏技术支撑,新兴产业难以落地。破解难题,关键要在“特色”和“融合”上下功夫。立足特色资源培育主导产业,让“土货”变成“俏货”,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激活经济发展“细胞”。

打通要素堵点,筑牢要素保障“强支撑”。经济发展,受“人、地、钱”等要素影响。劳动力“外流”导致用工短缺,土地“碎片化”制约规模经营,资金“沉睡”难以流向实体。破解梗阻,需要靶向施策。要“引凤还巢”,培育本土“田秀才”“土专家”,让懂技术、爱农村的人留下来;要加强土地流转,盘活存量土地,确保产业项目“有地可用”;要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用好用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畅通经济发展“血脉”。

锚定民生导向,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经济工作必须把“民生温度”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尺,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用活集体经济收益改善人居环境,修通断头路、建好文化广场,让乡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关注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方式防止返贫,让发展成果共享。唯有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乡镇才能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十四五”收官的号角已经吹响,乡镇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基层干部要拿出“钉钉子”的韧劲、“闯新路”的胆识,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唯有如此,乡镇经济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基层根基。(井冈山市古城镇 林勇辉)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