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至7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知行改革路 实践悟中国”社会实践团走进小岗村与马庄村,重温改革足迹,倾听基层声音,深入调研乡村发展经验,并结合专业优势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探访改革源头,倾听历史回响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内,实践队员驻足良久,被这位基层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的精神深深打动。小岗村村委会李主任振奋地说到:“沈浩书记走后,小岗历届带头人依旧延续着沈书记精神,发展规模化农业,推进4300亩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蓝莓、葡萄采摘业,农产品年销售额超2亿元。小岗村过去一年累计接待游客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65亿元。”小岗村的发展,既来自制度的突破,也凝聚了一代代改革者的默默耕耘。
绣香包守匠心,谋改革聚民心
在马庄村,实践队感受到另一种改革路径的力量。这里曾因煤炭塌陷满目疮痍,如今却因生态修复与文化振兴焕发生机。队员们走进香包工坊,村民们一边缝制香包,一边讲述如何依托非遗手艺实现稳定增收。“靠着香包和旅游,我每月能挣三四千,比以前在矿上安稳多了。”一位村民的话令人印象深刻。
马庄村香包制作工坊工人与实践队成员合影。马庄村村民 供图
马庄村村委会刘主任介绍到:“近年,马庄村组织系列民俗文化表演,大力发展香包文化产业,为村民尤其是妇女提供了400余个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岗位。”与此同时,马庄依托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实现绿色转型,“一城煤灰”蝶变为“半城青山半城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实践队成员与马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开展座谈交流。马晶亭 供图
科普下乡送知识,食安守护进乡村
调研过程中,依托专业优势,实践队队员们敏锐捕捉到乡村居民在食品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短板。为此,队员们深入调研17户典型农户的饮食结构,发现接近95%的村民对食品标签认知模糊,对“无糖”“营养”等系列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超过70%的家庭日常饮食不注重荤素搭配,近80%的家庭仍存在高盐、重油饮食现象,村民现有饮食结构和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实践队成员入户调研农户饮食结构。马晶亭 供图
针对上述情况,团队设计并实施了“食育体验课堂”,演示、讲解夏天饮食注意事项、食品含糖量等6大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结合趣味问答普及营养常识,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以前都不知道,以后再也不在三伏天喝凉水了!”一名村民听完科普后感叹到。
实践队成员开展食育科普。荆树桐 供图
据此,实践队形成一份调研建议书,并向村委会提出“健康食谱卡片计划”,初步达成共建“村民健康讲堂”的合作意向。更有多位村民主动添加队员联系方式,希望获取更多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小岗村委特意发来感谢信:“深入村组农户开展食品安全、健康与营养科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心系群众的责任与担当,有力彰显了食品安全在建设健康乡村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食品青年把课堂搬到广袤田野,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检验,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践行。
步履映初心,知行铸芳华
这场实践之行,是一次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目标的“深调研+真服务”的生动探索,让青年学子理解,改革不仅是历史的事件,更是当代的责任。新时代的青年正把思政课上在祖国大地上,把专业知识带进田间地头,让改革开放精神在青春接力中熠熠生辉。新时代新征程,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赓续改革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以青春之我投身强国建设,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 源: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员:吕思同 马晶亭 徐盼 荆树桐 朱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