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至19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星河筑梦”实践团队响应号召,深入甘孜州九龙县三垭镇,开展了以“红韵领航索玛梦,航天数智振彝乡”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实地锻炼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奉献社会,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图1 “星河筑梦”志愿团队与三垭镇领导合影
数字助力,推动产业振兴
三垭镇近年来以“藏彝走廊示范带”为抓手,实施“一轴四维”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了黑山猪、商品猪等支柱产业,以及有机蔬菜、小杂水果、红袍花椒等特色产业。为助力当地“土特产”搭上数字化快车,团队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拍摄制作了高质量的短视频与图文内容,并搭建了包含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此外,团队还通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向村民传授产品拍摄、详情页制作、直播营销等实用技巧,有效提升了本土农产品的数字化销售能力。
图2 团队在玉米地取景拍摄
通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团队向村民传授产品拍摄、详情页制作、直播营销等实用技巧,有效提升本土农产品数字化销售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图3 团队进行电商培训
文化传承,共建美丽乡村
为保护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团队深入走访了彝绣传承人,系统记录了彝绣的技艺流程、纹样寓意和传承历史,并初步建立了彝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档案。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协助清理垃圾、整理村容村貌,切身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图4 团队记录彝绣制作工艺
支教助学,点燃科技梦想
在三垭小学,支教小组开设了内容丰富的课程,涵盖安全教育、红色文化、反校园欺凌、航天科普等多个方面。在实践的最后一天,团队与三垭小学的学生们联合举办了一场文艺汇演,共同表演了舞蹈《少年有志》、彝语歌曲《大山》、手语表演《国家》等节目,展现了民族文化与家国情怀的交融。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传播了科学知识,获得了当地政府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持续奋进,书写青春篇章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虽已结束,但团队成员们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深切的乡情重返课堂,也将基层的需要和民族的梦想装进了心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找苦吃”的时代意义,更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信念。这支队伍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热情为墨,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书写更加动人的青春诗行。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星河筑梦实践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