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岳阳湘阴烟草的“636”志愿服务队以“三色绘”为主题,在炎炎夏日中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温度的志愿活动。从田间地头的防暑培训到社区急救技能的普及,再到对特殊群体的长效帮扶,志愿者们用汗水与真情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平安网络,诠释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烈日下的“清凉绿”,撑起防护伞
(图为志愿者们在户外休息站送清凉)
连续的高温预警让湘阴县的夏季格外炙热,但“636”志愿服务队的“清凉绿”行动为这份酷暑注入了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在樟树镇辣椒种植基地,志愿者们不仅向农户发放图文并茂的《防高温中暑安全手册》,还现场演示物理降温技巧和电解质补充方法。他们叮嘱农户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作业,每小时休息10分钟,并赠送藿香正气水、清凉贴等实用物资。
城区的户外劳动者同样感受到了这份关怀。志愿者们联合社区设立的“爱心微驿站”成为环卫工人、绿化工人的临时避暑港湾。驿站内免费提供的凉茶、湿毛巾和防晒用品,让劳动者们在短暂休息中恢复体力。据统计,这些站点日均服务超过200人次,成为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清凉地标”。
应急“平安蓝”,筑牢安全防线
(图为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在旭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通过模拟假人详细演示心肺复苏的步骤,强调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标准化要求。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中暑急救,还包括创伤止血、溺水救援等常见场景,参与者通过实操练习掌握了关键技能。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培训后感慨:“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只会慌乱,现在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而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志愿者们创新设计了更易接受的宣教方式。他们将防溺水知识融入手势舞和集体绘画中,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画和节奏明快的动作,帮助听障、智力障碍儿童理解安全常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也让特教老师连连称赞。此外,志愿者们还协助零售户升级安全设施,在“湘村636”门店配备急救箱和应急照明设备,并联合消防部门排查老旧电路隐患20余处,为夏季经营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帮扶“暖心红”,点亮希望之光
(图为志愿者到家中看望阳霞)
在湘阴县三峰社区,残障人士阳霞母女的故事见证了“636”团队十年如一日的“暖心红”坚守。阳霞因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床,语言能力受限,志愿者们定期上门为她剪指甲、讲故事,还筹资4万余元改善其生活条件。今年夏天,团队不仅检修了房屋漏水点,还联系社区为阳霞母亲调整了就近的保洁岗位,实现“照料与增收”双赢。阳霞母亲含泪说道:“这些孩子比亲人还贴心,总在我们最需要时出现。”
乡村产业振兴同样是志愿服务的重点。在黄金村,志愿者们推动的“新农人赋能计划”邀请农业专家驻点指导,帮助农户掌握蔬菜种植技术。通过直播带货,蘑菇、藠头等特色农产品电商销量增长300%。村民何珊的辣椒种植园在志愿者帮助下,从“高产难销”转变为“现摘现发”的网红品牌,月销量从100公斤跃升至2000公斤。志愿者们还协助设计“辣椒认领”等创新营销模式,吸引城市消费者参与农耕体验,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从防暑物资的精准投放到急救技能的全民普及,从个体帮扶到产业赋能,志愿者们用“四季常新”的坚持,让洞庭湖畔的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易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