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13日至7月16日,西安工程大学“河清碧岸 绿富同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从守护黄河生态到传承红色基因,再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专业为笔、以行动为墨,在这片兼具自然之美与历史厚重的土地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春守护母亲河 志愿点亮中国梦
炎炎烈日下,吴堡县黄河岸边迎来了一抹亮眼的志愿青春蓝。实践团成员深入吴堡县黄河滩涂进行河道垃圾清理、黄河生态宣讲以及黄河水样采集等工作。
躬身实践,守护河岸洁净。实践团成员细致排查黄河滩涂上的每一个卫生死角,弯腰捡拾塑料瓶、废弃包装袋、碎纸片等各类垃圾。汗水浸透了衣衫,但师生们毫无怨言,经过数小时细致清理,河岸环境焕然一新,黄河母亲重现洁净容颜。理念播种,凝聚护河共识。清洁行动不止于双手。志愿者们同步化身“黄河生态宣传员”,向沿岸居民发放环保手册,耐心讲解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保护举措。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环境保护的保紧迫性,倡议杜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专业赋能,科学助力生态。同学们充分发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优势,在重点河段规范采集黄河水样。成员们在采样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基于现场水文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断面,避开明显污染源回流区及岸边扰动带;采集完成后,实践团成员迅速将采集的水样进行标记,后续成员将进一步在学校实验室检测水样质量,形成水质分析报告,助力黄河水质优化。
此次“守护母亲河”志愿行动更加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以行动扛起生态责任的担当。清洁的河滩会见证更多守护者的加入,终将汇聚成母亲河碧水长流的澎湃力量。
乡村振兴青春行 砥砺奋斗正当时
为深入履行高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使命,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榆林市吴堡县达连坡村聚焦当地特色青梨、红枣产业,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探寻校地合作新途径。
沃野深耘寻根脉,特色产业谱新篇。在吴堡县达连坡村第一书记王成伟的带领下,团队深入青梨种植基地开展考察工作。王成伟书记详细介绍了青梨基地和红枣基地的建设背景、种植规模、品种特性、管护技术以及市场销售等核心内容,使师生们对这片承载着村民致富期望的“绿色产业”有了直观认识。丹心植绿荫厚土,赤忱守护母亲河。为提升环保意识,团队在达连坡村成功开展了义务植树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村委会的协助下,于达连坡村红枣基地道路沿线种植,并精心准备了适应性强、易于成活的药用连翘。种植中,团队成员热情高涨,分工协作,有序进行挖坑、扶苗、培土、浇水等步骤。尽管挥汗如雨,但大家干劲十足,配合默契。此次“织绿”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一次劳动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环保实践课。智汇乡村谋远略,薪火相传启新程。义务植树结束后,双方举行了专题座谈会。王成伟书记全面介绍了达连坡村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带队教师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也介绍了西安工程大学及学院在城乡规划、环境设计、市政设施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以及实践团队服务乡村的宗旨与实践经验。此次座谈成果显著,气氛融洽热烈。双方均对交流成果表示高度认可,并明确表达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也增强了其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他们将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活动也为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与达连坡村搭建了合作的桥梁,双方将共同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创新育人模式,深化专业实践,为达连坡村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踏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
此次红色研学活动如同一座灯塔,让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蓬勃力量。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继续以革命精神为指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从黄河岸边的生态守护,到纪念馆里的精神传承,再到乡村田野的振兴探索,西安工程大学“河清岸碧 绿富同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以 “专业赋能 + 实践行动” 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正如成员们所言:“脚下的泥土、手中的工具、心中的信念,都是成长的印记。”未来,这份青春力量将继续扎根祖国大地,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赵志聪 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