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黔东南的山谷云雾氤氲。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青山环抱的村寨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与思政之旅正在上演。2025年7月21日至26日,中央民族大学“我们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示范项目——“籽籽同心 寻访丹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丹寨,在乡村舞台和校园课堂之间,通过送法下乡、互动课堂、非遗体验等形式,把法治力量与团结信念送进山谷,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答卷写在基层一线。
一堂民法课,送法下乡暖夕阳。
“2021年,某县林农老李以150亩杉木林地的经营权作抵押,向当地农商行贷款80万元……”在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一间简朴的活动室里早早坐满了人。有满头银发的老人安静端坐,双手放在膝头,目光炯炯;也有腰杆挺得笔直的大爷,笔记摊开在桌上,边听边认真记录。讲台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卢桂老师正声情并茂地解读法条。这场专为“一老”群体定制的“送法下乡”课堂,没有生硬的法条宣读,只有“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从婚姻家庭到土地承包,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法律条文被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村民熟悉的日常转化为案例,大家听得格外投入。
图 1 村民们正在听讲
课堂并不只是单向的讲授。随着卢老师适时抛出问题,课堂气氛逐渐被推向高潮,回答声此起彼伏。课程结束后,热情并未散去。几位村民围上前来,向卢老师诉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卢老师,我想咨询一下土地承包合同快要到期了,该怎么办?”“我们邻里之间因为宅基地界线有点矛盾,能不能通过法律解决?”卢老师一一倾听,耐心解答,。“原来法律早把咱的事写清楚了!”一位村民课后感慨道。
图 2 卢桂老师在课后解答村民疑问
这堂民法课,不仅让村民们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识别生活陷阱,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法治的种子,就这样在山谷间悄然播撒,在村民们心中生根发芽。
一方皮影戏,照见同心团结花。
丹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间教室里,一堂别具一格的思政课徐徐拉开帷幕。“我们各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个广袤的神州大地之上,就像手足和身体,我们各有功能,但是又密不可分……”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海伦娜以动人心弦的非遗技艺皮影戏作引。光影摇曳之间,孩子们仿佛被牵引进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卷,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的厚重与温度。
图 3 海伦娜在为孩子们讲授思政课
这是实践团联合共青团丹寨县委员会共同开展的“法育未来·思政铸梦”联学联建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海伦娜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娓娓道来——从古代先民对“华夏”的认同,到近代学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从历史纵深到青年视角,她的讲解融贯着真切的感悟与思考。孩子们目光如炬,不时举手分享:“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互相帮助,才会越来越好!”思绪在课堂中荡漾,笑声与童真的话语交织,氛围轻松而热烈。
图 4 孩子们进行热烈讨论
为了让大家把课堂上的收获转化为亲身体验,团队成员还带领孩子们共同制作皮影影偶。孩子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小小的教室里流淌着童真的创意与团结的默契。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就这样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与专注神情中具体可感、真切生动。从丹寨孩子们闪亮的眼神中,团队成员看见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希望,也看见了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底色。
图 5 丁昊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
一场普法课,护航童心健康成长。
“同学们,如果有人在学校里欺负别人,你们觉得该怎么办?”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丁昊同学抛出问题。孩子们思考片刻后,小手纷纷举起,跃跃欲试地回答。
这堂与共青团丹寨县委合办的普法课以“反校园霸凌”为主题。丁昊并未止步于枯燥的概念,法律知识在他讲述的真实案例和生动比喻中变得可亲可感。耐心讲述如何识别霸凌、如何寻求帮助后,他鼓励孩子们:“善良不是懦弱,不是忍让,沉默只会让霸凌者更加嚣张。我们的善良,要长出牙齿!”孩子们的眼神逐渐坚定,课堂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小小的教室里,掌声与笑声相伴,互动与思考同频。一名小学生勇敢举手说:“我明白了,遇到不公平的事不要害怕,要勇敢告诉老师,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他的回答赢得了同伴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法治的微光已悄然照亮每个孩子的心房。
图 6 孩子们踊跃发言
一堂小小的民法课,不仅为孩子们撑起校园里的安全伞,更在他们心中点亮了勇敢与正义的灯火。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底色。
青春答卷,书写在黔东南的热土上。
“在丹寨的几天,我们既是讲解者,也是倾听者。”回顾整个行程,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实践团带队老师温萌深有感触,“老人们专注的眼神,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们此行的记忆因这一个个弥足珍贵的瞬间而温润丰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他们身上的真诚与坚韧,这或许就是真正意义的‘双向奔赴’吧!”
从山间课堂的掌声,到皮影灯火的剪影,再到孩子们逐渐坚定的眼神,中央民族大学“籽籽同心 寻访丹寨”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热土,用行动书写青春答卷。法治的光亮与团结的信念,在这里悄然汇聚成青春的底色,映照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图 7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非遗大舞台前合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黔东南的群山之间,青年学子的信念与热情,如同这方热土上的茶园,虽小小新芽,却终将汇成满山苍翠。他们播下的,不只是知识与希望,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最蓬勃的青春力量。(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李子墨 金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