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野人谷,云雾像轻纱般漫过黛色的山峦,却遮不住山脚下涌动的生机——田野里,农民在地里辛勤忙碌;景区中,游客举着相机拍摄晨雾中的吊桥;物流点前,印有“房县特色农产品”的纸箱正被装上货车。阳光撒在片片翠绿的烟叶上,折射着生机勃勃的光芒……谁能想到,这片藏在湖北房县深山里的土地,曾因“路不通、货难出”将村民困在山谷中。而今,依托“智慧新农”理念,野人谷镇蹚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云雾依旧,谷中已是另一番天地。
(图为野人谷镇村落图片,朱万川摄)
野人谷镇地处武当山余脉,境内山高谷深,过去交通闭塞、信息滞后。“以前路没通,种啥都运不出去,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野人谷镇的村民回忆道,“大家都是住土坯房、喝山泉水、靠天吃饭”。闭塞的环境让优质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里的野生猕猴桃、高山野生菌、高山茶叶品质上乘,却因没有销路烂在山里;清澈的溪流、奇特的溶洞是天然景观,却鲜有人知。贫困像山间的云雾,久久笼罩着这片土地。
后来,政府与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及村里联手施策,先是修通了平整宽阔的公路,让外部车辆得以顺畅驶入,山里的物产也能便捷外运。紧接着,大家依托当地优良的山水资源,瞄准了旅游发展方向——合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办起特色农家乐,还将野人谷的传说故事生动讲给游客,吸引了不少人专程前来体验山间生活。镇政府携手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为沉寂的山谷送来了产业发展的金钥匙。烟叶、中草药、玉米、高山蔬菜等作物,在此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矩阵。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滋养着天麻、党参、柴胡等珍贵药材在山林间蓬勃生长。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不仅邀请专家团队考察,更从选种育苗到采收加工,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技术护航,并大力推广林下种植模式:林木为药材撑起天然荫棚,药材又为林地回馈滋养,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在这片山坳间达成了精妙的和谐共生。
(图为野人谷镇进行中药材种植,朱万川摄)
(图为野人谷镇进行烟叶种植,朱万川摄)
野人谷的蜕变,更深植于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你看这无人机,一天能管几十亩地,比咱们人工背着药桶跑效率高太多了!”正在田埂上操作设备的村民老张笑着说,手里的遥控器轻轻一动,无人机便稳稳升空,在田垄上精准喷洒。
(图为野人谷镇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朱万川摄)
不远处的田地里,一个个不起眼的传感器埋在土里,农技员小李蹲下身检查数据:“这些小家伙能实时测土壤湿度、病虫害情况,咱种地再也不是‘看天脸色’,全凭数据说话了。”
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也让山里变了样。“以前打农药,呛得人喘不过气,溪水都带着怪味。”护林员老李望着林间飞舞的赤眼蜂,满脸欣慰,“现在靠这些‘天然卫士’,再配上低毒农药,虫子治住了,山也青了,水也绿了,前阵子还见着好多年没影的画眉鸟呢!”
烟叶产业的成功,如同点亮了山谷发展的灯塔。“多亏了政府和房县营销部拉一把,咱才摸着了致富的门道。”村支书握着前来调研的工作人员的手,语气恳切,“不光烟叶种得好,咱还搞起了‘一业主导、多业并举’,蔬菜直供城里,药材做成饮片卖向全国,路越走越宽喽。”
提起野人谷镇的千家坪村,“每年四月杜鹃一开,游客能把村口的路堵满!”经营农家乐的王婶边摘菜边乐,“客人来赏花,顺带买走咱的香菇、烟叶,连带着村里的活儿都多了。”如今的千家坪,三大特色产业年吸纳数百人就业,早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特色产业于一体的活力新村。
站在今日的野人谷眺望,产业路如银色丝带缠绕山间,连通每一片希望的田野;智能大棚折射着现代科技的光芒,无人机在蓝天上勾勒出发展的轨迹。农家小院里,孩童追逐嬉戏,笑语盈盈,老人们围坐闲话桑麻。“以前哪敢想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坐在院门口晒太阳的陈大爷眯着眼笑,“现在不愁吃穿,娃娃们有学上,往后的日子,有奔头!”曾经被贫困阴霾笼罩的眼眸,如今盛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朱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