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于近日正式印发。此举将助力四川加快银发经济、文化旅游和服务消费,加强文旅消费多元供给,打造文旅消费创新场景、品质场景、人气场景。
品牌化运营,让银发旅途有品质更有特色。从“熊猫”到“锦绣山河”,四川以统一品牌为银发旅游列车注入辨识度与吸引力。“品质、舒适、普惠”的分层定位,精准对接不同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既有满足高端康养的定制服务,也有面向大众的普惠选择,让每位老人都能找到适配的出行方案。计划到2027年开行不少于200列、服务6万人次的目标,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通过“铁路局集团+多元资本”的合作模式,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有机结合。当地方国企、民企等资本共同参与列车改造与运营,不仅能缓解财政压力,更能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让“熊猫列车”成为全国银发旅游的标杆品牌。
适老化改造,用细节丈量民生温度。老年群体的出行需求,考验着社会服务的精细化程度。《行动方案》从车厢到景区的全链条适老改造,彰显出“想老人之所想”的细腻考量。优化车厢功能布局、增设适老化设施,让轮椅通行不再受阻、紧急呼叫触手可及;推动景区“强基焕新”、衔接公共交通换乘服务,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这些改造不是孤立的“面子工程”,而是构建起“行得稳、玩得好、看得舒心”的闭环服务。不仅为老年群体量身打造了“移动的休养所”,更以铁路为纽带,串联起民生温度与产业活力,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智慧。
多元赋能,让旅途成为消费新场景。银发旅游列车的实践,不仅是对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求的回应,更是对“银发经济”潜力的深度挖掘。《行动方案》将文旅消费、医养服务等元素融入列车,让旅途成为激活内需的新载体。特色美食、老字号产品、非遗技艺上列车,既丰富了旅途体验,也为地方特产打开了销路;医疗康养专区的设立、医保异地结算的探索,解除了老人“出门怕生病”的后顾之忧;政策支持向设备更新、信贷保险倾斜,则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这种“旅游+”的融合思维,让列车从“交通载体”升级为“消费平台”,既让老年群体享受更丰富的服务,也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实现了“一趟列车带活一串产业”的乘数效应。
当“熊猫列车”载着老人穿梭于九寨黄龙的仙境、蓉城锦官城的古韵,它承载的不仅是一段段旅程,更是一座城市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今天,这样的探索无疑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以交通为脉,以服务为魂,让每一趟列车都驶向“老有所乐”的幸福未来。(苏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