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千年技艺:广厦大学“三下乡”探索东阳木雕花板新路径

2025-08-18 13:18:3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聚力探索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力求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活化注入科技动能,开辟全新发展维度,7月26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组建的“云上拾遗”三下

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聚力探索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力求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活化注入科技动能,开辟全新发展维度,7月26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组建的“云上拾遗”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中国木雕之乡”浙江东阳,陈一中大师艺术馆开展了为期3天的东阳木雕花板数字化保护与AI模型训练修复实践活动。团队以科技为笔,为这项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注入现代活力,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东阳非遗花板专员为团队人员讲解系列纹样。李心怡供图

东阳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板雕刻以构图精巧、刀法细腻、题材丰富著称,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杰出代表。随着时代变迁,传统花板制作面临着技艺传承断层、设计创新不足、生产效率有限等挑战。为此,“云上拾遗”实践团队带着“用AI修复,创新传统”的目标,走进当地木雕花板工坊与非遗传承人工作室。

图为专员讲解花板纹样在家具中的运用及艺术寓意。 李心怡供图

在专业人员带领下,团队成员了解了纹样花板的历史与纹样原理,感受从雕刻技法,纹样类型,材质,花板形态等方面多维度,探索东阳花板的艺术特征。近距离观察了赋予门窗绦环板、漏窗和格扇窗格、罗汉床、条案、等部位花板纹样既具实用性又有观赏性。

图为专员介绍在小物件上纹样的文化内涵。李心怡 供图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首先对百余块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经典木雕花板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前期通过高清摄影精准记录下花板的纹样细节、雕刻技法与整体形态,建立起包含花鸟、山水、人物、吉祥图案等多类题材的花板数据库。后期运用3D扫描,模型训练等技术还原花板纹样,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及修复不完整花板。“每一块花板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数字化是保护它们的第一步,也是让更多人认识、研究它们的基础。”团队指导老师金鸿良老师介绍道。

图为团队拍摄花板纹样为后期AI训练做素材。李心怡 供图

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团队重点开展AI花板模型的训练工作。队员们结合AI训练学习算法,对数据库中的花板纹样进行特征提取与模式分析,让AI系统学习东阳木雕特有的构图规律、线条风格与文化寓意。

“以前设计一块新花板,需要师傅们耗费数天甚至数周构思草图,现在有了AI模型,能快速生成多个方案供参考,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也得到更多创新灵感。”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东阳木雕花板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持,更搭建了一座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桥梁。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AI模型,丰富数据库内容,助力东阳木雕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图为陈一中大师专注雕刻木雕。李心怡 供图

陈一中善于创新,其创作理念是以创新为主,喜欢钻研创作新的木雕题材和作品,寻求木雕工艺和理念上的突破。

(李心怡 郭燕钦 余锶晨 潘永怡)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