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护江清水阔,兴业育鱼绿梦长”——长江生态保护寻访实践团社会实践成果展示

2025-08-15 14:30:4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禁渔护江清水阔,兴业育鱼绿梦长”——长江生态保护寻访实践团先后于2025年7月22日、7月23日、8月1日、8月8日以及8月15日奔赴长江沿岸多地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在开展全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禁渔护江清水阔,兴业育鱼绿梦长”——长江生态保护寻访实践团先后于2025年7月22日、7月23日、8月1日、8月8日以及8月15日奔赴长江沿岸多地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在开展全面的专项调研的同时,走进无锡市山北街道汇北社区、江阴市澄江便民服务中心以及江阴市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个社区,累计开展5次社区公益宣讲课堂,向大众科普“长江禁渔”政策,践行生态保护理念,助力长江禁渔和生态保护的持续推进。

一、 专项调查探生态,描绘环保蓝图

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启动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渔政策,这是我国为应对渔业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退化、濒危物种锐减等问题而实施的重要生态治理举措。

为了解公众对禁渔政策背景、实施细节与生态意义的了解程度,评估政策宣传的覆盖广度与理解深度,进一步探讨公众在生态治理中的参与意愿与实践可能,团队成员面向苏锡常地区群众发放自编问卷,涵盖基本信息、政策知识、态度倾向和传播反馈等多项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团队共回收110份有效问卷。受访群体以18-30岁的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为主。调查结果显示: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虽然在社会上已有较广泛传播,但对公众而言,其信息多停留在“听说”层面,真正理解政策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生态意义的人仍占少数。公众知其有此政策,但对其如何实施、为何实施、实施后有何效果,还缺乏深入认知。

基于此问卷基础,团队成员结合苏锡常地区与长江间的紧密联系,挖掘社区教育资源的宣传潜力。

二、 剖析大河密码,涵养生态共识

2025年,长江“十年禁渔”迎来实施十年将半的重要节点。长江生态保护寻访团立足苏锡常地区,紧扣长江生态与区域绿色发展的深厚纽带,精心策划理论宣讲课程,聚焦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鱼类资源之丰、禁渔的必要与紧迫、十年禁渔的累累硕果及特有鱼类的独特风采。团队走进社区课堂,为少年儿童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播撒守护母亲河的绿色种子,传递“共抓大保护”的坚定信念。

图为无锡市会北社区活动现场,团队成员正在向社区孩子们介绍小课堂的主题。杨星炫 供图。

团队成员们通过趣味问答模拟情景、故事讲解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母亲河”长江的哺育之恩、鱼类资源的珍贵多样性,以及实施“十年禁渔”政策以来所取得的积极成效——水清了、鱼多了、江豚的微笑更常见了。孩子们听得入神,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对母亲河的好奇与关切。

图为江阴市澄江街道便民中心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就“长江为什么要禁渔”这一问题展开互动。陆佳怡 供图。

在理论讲解的尾声,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关于长江禁渔的重要内容。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仿佛为滚滚大江注入了新的守护力量,让禁渔的理念在每一颗年轻的心田生根发芽。

图为江阴市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现场,孩子们正在朗读关于长江禁渔的重要内容。曹艺竹 供图

三、 手工寓教于乐,点燃童真“绿梦”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长江禁渔政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趣味手工课程,让每个孩子在色彩与创意的乐趣中,自主思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无锡市会北社区和江阴市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团队通过拼贴画的创意形式,设计了“我为鱼儿建个家”手绘创作课程,引导孩子们运用长江鱼类贴纸与水彩画笔,构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长江生态环境,从而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图为无锡市会北社区的活动现场,孩子们在队员的带领下进行拼贴创作。陆佳怡 供图

孩子们兴奋地将中华鲟、胭脂鱼等贴纸贴在卡纸上,再用水彩笔和蜡笔,尽情描绘心中鱼儿的美好家园。清澈见底的江水、摇曳生姿的水草、自由嬉戏的鱼群……一幅幅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拼贴画,寄托着孩子们对长江生态恢复的纯真期盼。

图为无锡市会北社区的活动现场,孩子们展示了他们为长江鱼类描绘的美丽家园。 杨星炫 供图

图为江阴市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现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拼贴画作品。陆佳怡 供图

来到江阴市澄江便民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们将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升级,从平面绘画跃迁到立体手工,带领孩子们制作“母亲河生态园”粘土相框画

孩子们有的细心揉捏“长江鱼”,有的精心塑造蜿蜒流淌的“长江水道”,有的用心搭建水草……活动现场充满专注与欢乐。

图为江阴市澄江便民服务中心黏土画活动现场,孩子们创作自己的专属作品。陆佳怡 供图

一个个栩栩如生、立体生动的“长江生态园”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中诞生,对“母亲河”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立体而深厚。

理论讲解与手工实践两场活动紧密围绕“认识长江、理解禁渔、保护生态”的核心目标,呼吁小朋友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团队为踊跃发言的“环保小卫士”准备了江豚玩偶奖励。孩子们对玩偶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要做长江保护的“小宣传员”。活动后收集的反馈问卷显示,群众对于本次科普小课堂的满意度达100%,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高度赞扬活动寓教于乐,把保护意义深植孩子们心中,效果远超理论宣讲。

结语:带着社区活动的成功经验与满满收获,南京师范大学“‘禁渔护江清水阔,兴业育鱼绿梦长’长江生态文明保护实践寻访团队”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持续推进宣传力度,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制作发布长江禁渔与生态保护主题的图文、短视频等内容,扩大活动影响力。图文并茂的长江保护主题宣传单页也在制作中,未来将投放到更多社区,持续延伸实践成果,让守护母亲河的“绿梦”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长!(陈玠伊 陆佳怡)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