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医疗……AI大模型怎么改变生活?这场大赛有答案

2025-08-13 15:29:07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8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跨学科团队研发AI驱动的“手术具身智能平台”,首次在活体动物实验中完成组织牵拉、血管夹闭等复杂操作。 在广州,广州市国资委

 8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跨学科团队研发AI驱动的“手术具身智能平台”,首次在活体动物实验中完成组织牵拉、血管夹闭等复杂操作。

 

在广州,广州市国资委联合15家国企推出60个AI应用场景,广州南沙发布全国首个“真无人”城市级自动驾驶系统。

 

在深圳,深圳国际AGI大会将于月底开幕,100项颠覆性AI技术全球首秀,涵盖AI芯片、生成式AI、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从医疗健康到交通出行,再到工业制造,“千行百业”都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赋能。大模型是如何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发挥优势,并赋能其他产业创新发展的?

 

俯瞰琶洲

 

目前,琶洲正在举办第四届算法大赛,特别推出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将赛题与产业需求深度嵌入,以“揭榜挂帅”模式,联合龙头企业发布实际生产痛点,或许可以窥见上述问题的答案。

 

出题:与产业联动

 

赛题源于产业,与产业深度结合,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周五晚高峰的广州琶洲,当都市白领习惯性打开出行平台软件打车,却发现最近车辆在3公里外。这类“找不到车”的窘境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背后实际上是综合出行平台的痛点之一:如何在动态变化的时空条件下,精准预测用户出行意图与区域需求,实现更高效的资源调度?

 

于是,就有了“哈啰杯”算法优选赛赛题——“基于大模型的用户&区域出行需求预测”,让参赛者挑战基于大模型的“用户—业务—时空”三级预测。

 

“这个赛题背后是有明确的业务背景支撑,在我们技术同学工作过程中,明确遇到且需要解决的用户深层次需求。”哈啰推荐算法专家侯亚伟表示。

 

赛题源于用户的出行需求

 

作为国内专业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哈啰的业务集单车、助力车、顺风车、打车、租车乃至租电动车等于一体,拥有超8亿的用户量,用户需求多维且复杂。

 

据侯亚伟介绍,用户需求主要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多业务交叉性,同一用户可能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业务(如通勤用单车、周末租车自驾);二是时空动态性,需求受时间、地点、天气、实时交通状况等影响显著;三是个性化偏好,用户历史行为隐含长期偏好(如价格敏感型用户倾向单车)。

 

“我们希望参赛者可以利用大模型和序列预测相关的技术,实现用户和区域粒度的跨业务需求预测,并且可以联动时空供需,基于预测的结果去提升全平台的资源匹配效率。”侯亚伟说。

 

破题:难点如何攻克?

 

如何真正破解赛题,运用到产业当中?答案藏在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中。

 

拿“哈啰杯”算法优选赛来说,整个赛题任务中,包含两个子任务:一是基于用户出行意图识别可以优先展示高概率业务,重点关注低频高价值业务;二是联动区域预测未来一周时空需求,将用户粒度和区域预测结果结合,优化流量和车辆/运力分配。

 

“两个任务都来自真实的业务场景,我们会把数据和问题简化,抽象出用户意图识别和区域出行需求这两个典型问题进行建模。”侯亚伟解释。

 

具体来说,初赛聚焦用户出行方式意图识别,要求模型基于用户画像、行为轨迹、实时上下文等多维数据,预测用户在下一次出行中倾向选择的出行方式(如单车、打车、租车等)。复赛则转向区域时空出行需求预测,模型需基于历史订单数据、天气节假日等因素,在网格尺度上预测未来7天的出行需求分布。

 

哈啰杯挑战未来出行需求预测

 

比赛中,大模型的使用是重中之重,也是赛题挑战的难点。比如,初赛中会重点关注低频高价值业务(如租车),预测难度更高,要求模型具备优秀的意图识别与特征提取能力;复赛对算法的时间序列建模能力、空间建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尤其在处理需求稀疏性与突发高峰方面是极大挑战。

 

“大模型从技术上来说是前沿趋势,与传统深度学习的模型相比,具备更好的知识储备和推理能力,我们鼓励选手引入新模型结构、外部数据(如高德交通、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提升方案的泛化性与实用性。”侯亚伟表示,“希望选手不仅能‘解题’,更能提出可推广、可复用、可部署同时有创新性的‘解法’。”

 

延展:不止于竞赛

 

一头连着大模型,一头连着用户和产业,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不只是一场竞赛,其技术探索意义远超竞技本身。

 

对交通出行领域来说,“哈啰杯”算法优选赛的解决方案,包括多模态大模型应用,融合用户行为、地图数据、气象信息等多源信息,实现一体化建模;实时化智能调度,基于预测结果驱动运力分配与供需调控,提升运营效率等探索,对AI在出行领域落地进入“深水区”都具备典型意义。

 

“大模型训练的基础挑战就是数据、系统和算法,其实deepseek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去应对这些挑战,就是提升效率。”智源研究院(BAAI)数据研究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刘广在赛题解读中表示,超越之旅——OpenSeek共创大模型轻量化与高效能训练挑战赛的任务,就是通过聚焦大模型在边缘计算场景的落地难题,推动低资源消耗、高训练效率的算法创新。

 

OpenSeek是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发起的开源共创项目,旨在联合全球开源社区,推动算法、数据和系统的协同创新,开发出超越DeepSeek 的下一代模型。刘广指出,训练一个AI大模型的门槛很高,从零开始会遇到很多挑战。“openseek项目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开源社区的方式训练模型,降低训练模型的成本和门槛。”

 

OpenSeek的应用场景广泛,比如自然语言理解,通过高质量的数据集和训练基线,提升语言模型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多语言处理,支持多语种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为全球化应用提供基础;多芯片支持,降低对特定硬件的依赖,使模型能够在多种AI芯片上运行……

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合作单位签约

 

除了“哈啰杯”和OpenSeek,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的其他赛题也都聚焦行业痛点,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交通出行、健康医疗、金融科技、能源管理、智能助手等领域,以真实产业问题驱动大模型进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赛事,已然成为推动技术落地的“超级试验场”。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