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届国际榛子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该会议近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本次大会以“榛子:森林食品和木本油料”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23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参加。作为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榛子科研与产业会议,此次大会的召开充分证明了中国榛子产业在全球地位的显著提升。
自治区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宋锋惠研究员代表团队在大会上作了《干旱区引进大果榛子的成功实践与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新疆大果榛子的发展现状、示范成效和技术研发成果。报告指出,新疆凭借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培育出的大果榛子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丰产、耐储藏等突出优势,其果形美观、风味香甜的特点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多位国际同行表示,新疆有望成为中国榛子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大会同期举办了榛子全产业链产品展览活动。新疆展区通过展板、实物展示等形式,生动呈现了科研成果及示范成效。产自阿勒泰市、吉木莎尔县、双河市等地的鲜榛子和干果在品鉴环节广受好评,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榛子作为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既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也是木本粮食树种。2023年,榛子被列为新兴“林粮”树种,我国北方地区栽培规模迅速扩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全国大果榛子种植面积已接近200万亩,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口近20万人。以山东“魏榛”品牌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推动了榛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新疆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技术支撑,加快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榛子品牌,并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统一标准和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此次世界榛子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榛子产业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也为中国榛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疆大果榛子的优异表现,为中国榛子产业在干旱、半干旱区域的规模化发展增添了新的种植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