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大山深处铸丰碑——王玉祥的四十载“敬畏”与“感恩”之路

2025-07-30 13:30:5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破晓启程,以路为家湘西花垣县,在武陵山脉的腹地。凌晨五点,整座山城还在睡梦中,快要退休的花垣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老送货员王玉祥房间的灯,准时亮了。他仔细地整理着衣服,镜子里映出两鬓的白发。再过两个月

破晓启程,以路为家

湘西花垣县,在武陵山脉的腹地。凌晨五点,整座山城还在睡梦中,快要退休的花垣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老送货员王玉祥房间的灯,准时亮了。他仔细地整理着衣服,镜子里映出两鬓的白发。再过两个月,这条他用四十年青春、汗水和车轮丈量的送货路,就要走到头了。可他的眼神里没有一点松懈,还是像四十年来每一天那样专注、沉静。

六点整,他准时出现在仓库,熟练地清点、核对、装车。七点整,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印着烟草标识的配送车开向蜿蜒的山路,朝着散落在山坳里盼着货来的千家万户驶去。或许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而是早就成了刻进王玉祥生命里的庄严仪式。

(图为王玉祥做配送前准备)

平凡送货路,他把每份货物都当“承诺”

1984年,花垣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成立。年轻的王玉祥满怀热情地加入,当了仓库保管员。

从一开始个体户上门开单提货,到现在的现代化物流配送,四十年里,他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卷烟物流的时代变化。四十年间变化很大,山路铺上了水泥,村村寨寨连在了一起;配送工具换成了高效安全的厢式货车,中国烟草物流也迈入了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在王玉祥心里,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一点没减:“卷烟是国家专卖品,关系到国家税收、市场秩序和零售户的生计。只有安全、准时送到,才算完成使命,才对得起这份信任。”就是这样朴素的想法,支撑着他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

2024年冬天特别冷,突然暴雪来袭,山路特别难走。王玉祥想着野竹坪老吴的小店存货都卖完了,还有雪封的苗寨里乡亲们的日常需要,心里琢磨着“越是这时候,越得顶上。我们耽误一天,他们就难一天。”

天刚有点亮,有经验的他就给轮胎装好了防滑链,检查了车况,还备好了铁锹和盐。可厚厚的积雪像棉被一样,把路盖得严严实实,路比想的还要难走。走到“野竹坪坡”那个差不多45度的冰坡时,车彻底动不了了,王玉祥二话不说跳下车,把卷烟扛到肩上。呼出来的热气在眉梢、胡茬上结成了冰霜,他在深雪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汗水把里面的衣服湿透了,又在寒风里冻成了冰。当他浑身是雪出现在老吴店前时,店主红着眼眶说:“王老头!这鬼天气你还来?!”滚烫的热水塞到王玉祥冻僵的手里,他摘下结了冰的帽子,憨厚地笑了笑:“答应你今天到的。烟,齐了,你点一下。”

四十个春秋,无论家里有事或者遇到极端天气,王玉祥从没因为私事请过假,也没因为天气原因耽误过出车。他的车辙,忠实地碾过他所服务的每一户零售户的门口,默默地诉说着什么是“爱岗敬业”,也见证着中国烟草物流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货送到心坎,他用“感恩”串起每段情谊

“客户是谁?”王玉祥常跟后辈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知恩,才懂回报;感恩,才有真心。”就是这份实在的想法,让他成了零售客户心里信得过的“贴心人”。

送货的时候,他总爱多待一会儿,悄悄留意着店铺经营的细节,也跟零售户们唠唠家常。日子久了,这些零售户的家长里短,他比谁都清楚。零售户们也打心眼儿里盼着这位每周准时来的“王老头”,那份亲近劲儿,早就融进这一来一往的烟火气里了。

有一次送货到偏远的苗寨张阿婆家,老人腿有风湿,行动不方便。卸完货,王玉祥看阿婆皱着眉,像是有心事,仔细一问才知道,她急需的药乡镇断货了,续不上。他记下药名,第二天提前出发,绕到县城买好药送了回去。老人接过药盒,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王师傅啊…太谢谢你了,你可帮了大忙了啊!”一瓶急着用的药、指个路捎个信、帮新店主搬搬货…王玉祥就用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动,在崎岖的山路上,凭着一颗热乎乎的感恩之心,织起了一张又结实又温暖的人情网,把行业和终端紧紧连在一起,传递着超越生意的温情和信任。

四十多年,他服务过2000多户零售客户,每一户都藏着他细致的关心和牵挂。在他心里,他们早就成了彼此心里沉甸甸的信任和牵挂。

(图为王玉祥与零售户)

守住行业底线,把“敬畏”装进行囊

王玉祥心里清楚,烟草行业肩负着国家专卖的重任,关系到财政收入、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四十年来,他心里一直装着“敬畏”两个字——敬畏法规、敬畏铁律、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他常说:“该做的,一定尽全力;不该做的,一点也不能让。”

公司的规定他记在心里。每次配送,出库核对、卷烟清点,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他知道手里的每一箱烟都代表着单位的信誉,每一次服务都关系着零售户的生计。廉洁,是他坚守的生命线。

有一次,为了感谢王玉祥这么多年风雨无阻的服务的店主老陈,硬要塞给他一大包自己做的腊肉香肠:“王师傅,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他心里挺感动,但还是很坚决地推了回去:“老陈,心意我领了。但这东西真不能收!服好务是我该做的,公司的规矩不能破!这口子一开,就没底了!收了,对不起这身衣服,对不起公司的信任!咱哥俩的情分,记在心里就行!”这个干脆的“不”,为他自己、为这份职业筑起了一道廉洁的墙,实实在在地维护了职业的尊严和企业的形象。

四十年来,遇到各种人情往来或者“小意思”,王玉祥从没动摇过。他把“敬畏”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在平凡的岗位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这份对纪律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就像大山里的石头一样坚定,赢得了零售户们超越买卖的真心敬重。

(图为王玉祥配送工作过程)

四十年终章,写就一生坚守

凌晨五点的灯还是照常一样亮起,六点他准时出现在仓库,七点引擎声照旧打破清晨的宁静。

四十年一晃就过去了,王玉祥把生命里最宝贵的年华,都用在了湘西蜿蜒的山路上,用在了千家万户信赖的目光里,用在了对原则底线的坚定守护里,他用四十年的坚守写下了一段关于“知敬畏、懂感恩、爱岗位”的实在故事。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力量;脚印留在平凡的路上,却闪着不平凡的光。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丈量群山的脚步、四十年没变的真诚的心,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普通劳动者“知敬畏、懂感恩、爱岗位”的精神和价值。(作者:戴毓)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