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新生记:57岁店主陈小芳的文旅蝶变

2025-07-30 13:29:3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当暮色浸染了陵阳古镇的青石板路,千禧超市门前文旅特色主题灯箱亮起,对面AAA级红色景区综合性旅游文化主题园门前“天下粮仓”四个大字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57岁的陈小芳倚着门前,望着三三两两驻足拍照的游

当暮色浸染了陵阳古镇的青石板路,千禧超市门前文旅特色主题灯箱亮起,对面AAA级红色景区综合性旅游文化主题园门前“天下粮仓”四个大字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57岁的陈小芳倚着门前,望着三三两两驻足拍照的游客,恍如隔世。“以前我这店就是街坊邻居买个酱油醋的地方,谁能想到现在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都来我这打卡?”

image.png

这家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经营二十多年的老铺子,在池州市青阳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经理陈启信的指导下,短短半年从传统杂货铺蜕变为文旅特色终端,成为陵阳镇乡村振兴浪潮中的一叶轻舟。

杂货铺的“改头换面”:从“灰扑扑”到“亮堂堂”

“陈经理第一次来就指着我的货架说,守着景区这个‘金饭碗’,可不能只卖油盐酱醋呀!”陈小芳回忆道。2024年初,当陈启信带着量身打造的文旅终端建设方案上门时,她心里直打鼓:“我都这把年纪了,折腾啥?”但看着景区游客从门前匆匆而过却无人进店,她决定放手一搏。

旅元素“吸睛”。拆除陈旧的塑料雨棚,换上特色招牌,店外悬挂绘有当地文旅元素LED灯箱,夜晚亮灯时宛如“微型景点”。店内原本斑驳的一侧白墙被打造成“文化长廊”。 同时,开辟玻璃橱窗,摆上黄石溪茶叶和手工锅巴等当地土特产,路过的游客就能看到!她兴奋地比划着。

能分区“引流”。将卷烟与当地畅销土特产进行组合陈列,吸引游客眼球。原本堆满纸箱的角落变身“便民服务区”,充电插座、免费茶水和休憩木椅成了自驾游客的“救命稻草”。“有对自驾游的小夫妻手机没电,在我这儿充了半小时电,临走买了300多块钱特产!”陈小芳回忆道。

最受欢迎的当属“免费试吃区”,锅巴配新茶、笋干搭米酒,引得游客忍不住会尝上几口,有时,货架上的土特产会被一扫而空。

货架上的“加减法”:从“日杂品”到“家乡味”

“陈经理带着我盘库存,那些积灰的日杂品全下架了!”陈小芳翻着账本感慨。

在陈启信的指导下,她大胆砍掉一半传统商品。过去她的货架上堆满瓶装饮料、廉价日用品,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黄石溪茶叶、九华黄精、陵阳豆腐干等20余种本地特产,货架标签上还贴心标注“非遗手作”“小芳推荐”等字样。

主题陈列“造场景”。每逢节庆,陈启信便帮她设计主题展台——清明用竹篾筐装青团,中秋摆上木制粮斗盛放手工月饼,春节则将红辣椒、干玉米串成“丰收墙”。“去年国庆节,我用老式杆秤称黄精,游客们争着拍照发朋友圈,当天卖了50多罐!” 陈小芳向我们说道。

数据赋能“选优品”。学会使用云POS系统后,陈小芳再不用“凭感觉”进货:“系统显示50-80元的伴手礼盒最畅销,我就定制了特色礼盒,把茶叶、锅巴、笋干组合卖。”

目前,特产销售额已占店铺总收入的35%,连隔壁民宿老板都来这进货。如今她每月通过系统淘汰3-5款滞销品,新品上架速度比周边店铺快两倍。

数字化“新生”:从“门外汉”到“老师傅”

“当初陈经理教我扫码入库,我紧张得手抖,现在连会员营销都会玩啦!”陈小芳掏出手机展示“千禧会员群”——232名会员中七成是外地游客。她会不定期在群里分享新品上市等信息,为外地游客包邮到家,会员消费频次提升30%。

直播带货“破圈”。在陈经理帮助下,她开通抖音账号,镜头前熟练介绍:“这是咱黄石溪的明前茶,您看这茶汤多清亮!”短短三个月,线上订单从零增长到日均12单,甚至有北京茶商主动联系供货。

智能提醒“防断货”。“以前总担心囤货压钱,现在系统自动预警:茶叶库存低于20罐就亮黄灯,低于10罐变红灯,我再也没断过货!”陈小芳指着云POS机的智能看板,屏幕上跳动的“本日畅销TOP3”让她心里格外踏实。

陈小芳的“蜕变之声”:从“小改变”到“大提升”

小店变身“网红打卡地”。改造后,店铺日均客流量从16人次增至75人次,游客占比超62%。假日期间,千禧超市成了“陵阳必逛站点”。

从“卖杂货”到“卖文化”。“现在游客买完特产总爱问:‘粮仓历史从哪年开始的?’‘这茶山怎么走?”陈小芳的收银台常年备着文旅导览图,她笑称自己成了“半个导游”。

从“老街坊”到“八方客”。销售记录显示,2024年前主要客群是60岁以上老人,如今25-50岁游客消费占比达65%,上海、杭州等地消费者复购率最高。

利润单上的“惊喜数字”。每月多赚1800元,2025年第一季度,店铺净利润同比提升26%,陈小芳未来还计划把后院改造成“茶歇庭院”,让游客歇脚品茶。

暮色中的“千禧超市”宛如琉璃宫灯,映照着游客满足的笑靥,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微缩样本。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店铺新装的招牌上,“千禧”二字熠熠生辉,陈小芳轻轻擦拭文化墙上的老照片——那里面,藏着传统小店与时代共振的故事。(张胜锋  洪汛  严炜)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