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风度关山——甘家庄老农的“触网”新生

2025-07-25 10:34:2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大家看,这都是自家果园种的翠冠梨。原生态自然长,下单后现摘,可以全程直播包装发货!”镜头前,谷城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客户经理卢峰正在帮零售户张春风直播卖自家果园种植的梨子。张春风夫妇的

“大家看,这都是自家果园种的翠冠梨。原生态自然长,下单后现摘,可以全程直播包装发货!”镜头前,谷城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客户经理卢峰正在帮零售户张春风直播卖自家果园种植的梨子。

image.png

张春风夫妇的店铺和果园位于谷城县冷集镇甘家庄村。这片土地坐拥得天独厚的禀赋:紧邻车流不息的316国道,距离邓保高速与福银高速的入口咫尺之遥;悠悠汉江在此蜿蜒,带来了丰沛的水源与适宜作物生长的温润气候,堪称发展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

然而,时光倒流数年,甘家庄村的田野却呈现着另一番景象。囿于传统的种植理念和有限的农业技术,村民们长久以来主要依赖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单一的种植结构如同无形的枷锁,使得产量长期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更令人忧心的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模式,在销售环节常常陷入乡亲邻里间相互压价的困境,辛勤的汗水难以换来与之匹配的收益,“增产不增收”的叹息在田埂间萦绕。改变始于村级组织的主动作为。面对发展瓶颈,甘家庄村村委会积极谋划,成为转型的引领者。他们动员并依靠掌握技术、视野开阔的返乡能人,带头示范,引导村民们大胆尝试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月季的芬芳、黄桃的甘甜、西瓜的爽脆,开始在规划连片的土地上绽放生机。通过统一组织,实施集中育苗、科学施肥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升了作物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一场从传统粮食种植向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转型的实践,在甘家庄的土地上悄然铺开,并逐步展现出喜人的成效。

在甘家庄村集体农业转型的浪潮中,张春风夫妇积极响应,将自家土地投入翠冠梨种植。尽管有村集体的技术指导作为支撑,但水果种植中的修枝、套袋等关键环节仍高度依赖人工,自动化程度有限。年逾六旬的老两口在农忙时节常常感到体力难支,加之还需兼顾自家小商店的生意,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了解到张春风夫妇的实际困难后,谷城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客户经理卢峰主动上门帮扶。他首先从改善店铺经营入手,指导夫妇二人淘汰了老旧柜台,更换为实用美观的木质背柜。新背柜不仅提升了店面形象,更让日常商品展示和库存盘点变得便捷高效,忙碌归来的老两口无需再费力弯腰整理商品,大大减轻了体力负担。随后,卢峰又协助他们对店内商品进行了全面梳理,优化结构,淘汰动销缓慢、效益不高的重复品类,并重新规划了陈列布局,有效缩短了店铺打理时间,为老两口腾出了更多精力。

与此同时,由于甘家庄村的翠冠梨种植尚处发展初期,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统一销售渠道尚未建立,张春风夫妇的梨子销售面临挑战。针对这一难题,卢峰凭借经验,指导他们尝试线上直播销售,通过真实展示梨园采摘、精心包装和发货全过程来吸引消费者。此外,他还引导夫妇二人注重发展和维护核心消费群体。这些举措有效拓宽了翠冠梨的销路,提升了销售效率和经营效益。

张春风夫妇的故事,是甘家庄村从传统农耕迈向特色产业振兴浪潮中的一滴晶莹水珠。在村集体引领的转型之路上,他们用双手耕耘梨园希望;店铺经营提质增效,省下的是操劳的汗水;梨园搭上“云端”快车,拓宽的是增收的门路。

这间忙碌的小店与那片葱郁的梨园,共同见证着:当政策关怀的暖流注入田间地头,当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细微之处,个体奋斗的涓涓细流便能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江河。在冷集镇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越来越多像张春风夫妇一样的耕耘者,正以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农民的丰收答卷。

(图/文 李子龙、卢峰)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