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作风建设在基层的历史传承与实践成果,传承优良传统,7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河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河北省正定县,在历史旧址的追忆、乡村发展的见证与群众心声的倾听中,体悟作风建设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
县委县政府旧址:老槐树下的作风传承
上午,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正定县县委县政府旧址,院内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静静矗立,见证着数十载风雨变迁。
20世纪8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制定了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即“六项规定”),从“不搞形式主义”“深入基层调研”“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推动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良好局面。
站在老槐树下,团队成员仿佛看到老一辈干部在此议事决策、接待群众的场景。旧址内保留的旧办公桌椅、泛黄的文件手稿,无不诉说着“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文法学院法学2303班高信蕊表示,在这里读懂了作风建设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自觉,是一代代干部与群众心贴心的生动见证。
塔元庄村:发展实践彰显作风力量
中午,团队一行前往塔元庄村,沿着整洁的文化走廊前行,墙上“干部干实事,群众得实惠”的标语格外醒目。走进村史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串联起村庄的变迁: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贫困村落,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小康示范村;展柜里的旧农具与现代产业园的规划图、村民的分红清单形成鲜明对比,清晰勾勒出塔元庄村在以尹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村两委带领下,靠作风兴村、靠实干发展的振兴轨迹。
在村委会放映室,团队集体观看了塔元庄村发展纪录片。片中一幕幕真抓实干的场景,进一步加强了团队成员对于良好作风重要性的认识。随后,实践团负责人、文法学院广告2301班陈静怡主持召开了基层作风建设座谈会。结合塔元庄村从贫困到振兴的发展历程,成员们围绕“作风建设如何赋能乡村发展”“基层干部该以怎样的姿态践行初心”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古城墙下:群众心声映作风实效
下午,团队在正定古城墙下访谈了几位当地群众,了解他们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看法。“现在办事更方便了,干部常来村里问需求,踏实!”“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就是好作风带来的变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对作风建设实效的真切感受,也让团队成员认识到,优良作风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成效上。
此次正定之行,团队成员从历史旧址到乡村新貌,从干部故事到群众心声,全方位感受到作风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文法学院广告2301班陈静怡深有感触,表示要将把这份感悟融入青春实践,以务实作风践行初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文/欧阳佳琪、高信蕊,图/陈静怡、张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