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吉双一村的山脚下,住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名叫朱梦熊。他既是非遗竹编的手艺人,也是一位“乡村诗人”。他文化水平不高,却有着极高的生活感受力:看见善,他提笔;听到好,他记录。他的诗句不华丽,却足够诚挚,像他手下那些一丝一缕织成的竹篾,温柔、坚韧而真实。
前些天,他听邻居说起,一对老夫妇悄悄收养了十多只流浪猫。他没说什么,去拜访后,提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一对老夫妇,收养流浪猫,善举令人敬,欣然提起笔,书写赞一赞——
闻悉一对老夫妇
收养无家流浪猫
好奇前往看分明
果然此言没虚传
目睹猫咪玩得欢
此时我心陶醉了
猫咪感激不会言
我来替它道声谢
( 朱梦熊老人原作)
张茜,一位江苏首批退役曲棍球运动员、“青春安吉足球社”创始人,陪娃读书扎根安吉乡村,在一次偶然拜访中,读到了老人写下的这首诗。她一页页翻看朱梦熊过往写下的手稿,有的纸张已经泛黄,边角卷起,但诗意仍温热如初。
她立刻做了一个决定:帮老人整理、录入这些诗句,准备投稿发表。
她不是编辑,也不是采访人员,但她愿意花时间、一字一句地校对,帮他将这份朴素的情感呈现给更多人。“我觉得他写的不是诗,是生活,是这个时代很少留下来的善。”张茜说。
而她自己,也从未停下过公益的脚步。在安吉,她陪孩子踢球,帮非遗匠人拍宣传片,参与溪水保护和乡村环境改善,甚至把非遗技艺带进课堂,让孩子用手与土地对话。
“他写下的是山村的善,我只是让别人听见了。”她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
于是,在这片竹林环绕的土地上,一个写诗的老人、一群被救助的猫、一位默默耕耘的退役运动员,他们组成了一幅“乡村温柔图景”。
也许张茜无法改变世界,但她正在悄悄地,为一个个发不出声音的人和事,做着“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