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耿庆峰、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孙淑晓带领学院MBA研究生“向阳小分队”赴厦门市翔安区洪前社区开展暑期实践调研。
实地走访洪前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 供图:曾诗茗
从“石头经济”到“公园经济”:治理转型迫在眉睫
在洪前社区,向阳小分队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该社区曾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村庄,上世纪90年代依靠采石和传统农耕维持生计,贫困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其毗邻翔安中心公园、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区位优势凸显,但如何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跨越,成为治理核心命题。
实践队与前边自然村村民交流 供图:张焕
实地走访洪前社区居民委员会 供图:曾诗茗
实地参访康商脱宅古厝 供图:张焕
从“资源闲置”到“三链融合”:乡村振兴突围之路
针对洪前社区所遇到的难题,实践队结合该社区资源禀赋与周边村落成功案例,如大宅村火龙果基地、东寮豆干等,提出了“治理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建议。一是引入数字化治理。引入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动态监测合作社运营数据,并建立村民技能培训档案,精准匹配产业需求与就业能力,助力洪前社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与长效发展。二是建立“文旅合作社”。整合闲置民房、零散劳动力,统一对接政府规划与市场需求,发展公园配套服务业,如特色餐饮、文创市集等,避免个体分散经营风险;三是推动校地共建模式。利用毗邻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区域优势,联合开发“研学农园”“非遗工坊”等业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培育社区手工艺、农特产品牌。
探讨洪前社区城中村治理规划 供图:张焕
从 “理论落地” 到 “实践反哺”:校乡共促乡村新生态
新华都商学院师生与洪前社区工作人员就“以‘智治’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发展动能”主题开展深度交流。座谈会上,耿庆峰副院长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强调通过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特色产业科学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元维度,为乡村发展注入数字化、智能化新动能。洪前社区党委委员康育长对商学院师生提出的治理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MBA研究生团队带来的治理思路兼具专业性与落地性,为社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清晰路径。双方重点围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展开探讨,就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初步共识。
翔安区洪前社区座谈会 供图:肖瑜敏
据悉,洪前社区已积极组建专项研究小组,着手细化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试点方案,力求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今后,学院也将持续组织MBA学生深入乡村一线、企业一线,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优势,参与特色产业战略规划、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乡土文化活化传承等工作,为商科学子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互动机制。
实践队于闽江学院集结出发 供图:曾诗茗
(图片来源:曾诗茗 张 焕 肖瑜敏 文字来源:林桂云 卢洪高 黄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