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赓续星火 医路黔行”实践团深入荔波县甲良小学,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以青春实践赋能基层,让红色基因、团结之花、医者仁心在樟江两岸落地生根。
一、思政一体化共筑,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实践团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带小学生、老故事育新少年”的思政共育模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落地见效。 结合荔波“红七军过荔波”的红色史实,实践团成员用老照片还原“红军军医为布依族乡亲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授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活动 仝书源 供图
治伤”“各族群众连夜为红军赶制草鞋”等场景,将“军民鱼水情”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的生活细节。通过“红色故事接力讲”“英雄漫画创作赛”等互动形式,让思政教育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贴近少年儿童认知特点,引导青少年从小厚植家国情怀。
二、民族团结共绘,同心故事扎根乡土
荔波县聚居着布依、水、苗等多个民族,各族群众世代相守、互助共生。实践团深挖本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鲜活案例,让民族故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在“民族团结小课堂”上,志愿者讲述荔波县瑶山乡“汉族医生扎根苗寨20年”“布依族村寨帮苗族乡亲抢收稻谷”等真实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团结就是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述荔波县民族故事 曾航宇 供图
结合当地“六月六”“端节”等共庆习俗,设计“民族服饰拼图”“多语言祝福接力”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了解各民族文化。实践团还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学生向家人传递民族团结理念,让“中华民族一家亲”融入乡村日常。
三、“精医”文化共育,医者初心点亮希望
实践团立足医学专业特色,将“精医尚德、济世惠民”的理念融入基层服务,让“精医”文化成为连接校园与乡土的纽带。 志愿者们讲述荔波县人民医院“党员医疗服务队”常年深入偏远村寨义诊、乡村医生“背着药箱走山路”的感
图为小学生在体验成人急救 曾航宇 供图
人事迹,用“扎根荔波的医者故事”诠释“精医”不仅是精湛医术,更是“服务人民”的赤诚。在实操教学中,强调“精准判断、规范施救”的职业素养,比如演示心肺复苏时,特别说明“按压深度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的科学标准,让孩子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受“精益求精”的医者态度。
四、急救科普共行,守护生命筑牢防线
针对荔波山区儿童户外活动多、意外伤害风险高的特点,实践团开展“精准急救进课堂”活动。除常规的心肺复苏、海姆利克急救法外,志愿者结合当地实际,重点讲解“被马蜂蜇伤的应急处理”“山路摔伤后的初步固定”等实用技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授小学生成人急救 仝书源 供图
用模型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五年级学生韦明杰在练习后说:“知道了被蛇咬后不能跑,要先绑住伤口,还能帮奶奶处理镰刀割伤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学生合影 仝书源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以多元举措激活基层教育活力,让思政教育有深度、民族团结有温度、“精医”文化有厚度、急救科普有力度。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耕荔波,探索“校地共建”长效机制,让青春力量与基层需求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